“那是當然!”鐘嬸子和邱秋談了半天話,再仔細看過姑嫂四人的穿衣打扮,她心裡已經決定了以後就要抱住 吳家這棵大樹不松開:“別人家的閨女都專門請先生教,咱家的小子還有不去學的道理。”
孔先生是京城人士初到鄉村一切都感到新奇。
“鄉下簡陋,先生可還習慣?”邱秋向鐘嬸子傳遞出了辦學堂的訊號後就在等回話。做好事還得讓大家都來參與,否則同樣會費力不討好。
“挺不錯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民風淳樸鄉情濃濃。”至少每個人見到他時都好奇的看著他最後還敬重的喊一聲先生。這樣的待遇在京城可是前所未有的:“對了,我看村西頭還有幾間新修的大瓦房挺不錯的。”
“是呢,那是一個姓羅的年輕人修的。”邱秋不好意思說自己正打了羅篼新房的主意。他一個人住那麼多間新房子怎麼好意思呢,不如騰兩間出來一間做學堂一間供孔先生住宿:“他從小無父無母,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挨餓,也就在前兩年吧突然間就發奮圖強努力幹然後就修了房。”
“這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點了點頭孔秀才想到了自己:“他比我醒悟得早一點,我才是真正虛度光陰無數啊。”
“不,先生您那叫厚積薄發!”邱秋安慰道:“您不是虛度光陰,只是沒找到合適的機會。”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孔秀才沒有大的抱負,但是這兒耕耘也會有桃李。
學堂選址最後果然落在了羅篼的家裡。
李木匠派上了用場,他連夜做了好幾張課桌和凳子,鐘家山的適齡孩子全都攆了進去。
若是按照京城人的標準那得男女分開,邱秋沒有那種觀念孔秀才也沒刻意提及,他們心裡想的是不依那些規矩。
“咱家石頭也能上學堂,真是託了吳家大嫂的福啊。”三奶奶一邊悄悄的看向屋子裡正襟圍坐的孫子一邊朝邱秋道:“等他有出息了一定好好報答你!”
“三奶奶說哪裡話!”這是辦學堂以來聽到最貼心的一句話了:“要謝也得謝先生,是他答應教大家的。”
孔秀才沒有要束脩,和京城裡的學堂一樣有什麼拿什麼,多多少少隨意就好。
三奶奶家本就沒什麼家底,這兩年跟著邱秋和羅篼賣了苕幹然後買了些雞,於是石頭的束脩就是二十個雞蛋。那還是三奶奶準備湊好拿去鎮上賣的。
她現在的錢都是存起來準備給孫子娶媳婦,不過村長說上學堂有用處,如果個人造化好說不定還能考狀元當大官。錢當用則不稀罕了,所以先送石頭上學堂。
“吃水不忘挖井人啊。”三奶奶看著邱秋道:“老婆子雖然年紀大眼睛也不太好,但是心裡亮堂,吳風家的,你是一個有福氣的人。”
“借您老的吉言!”邱秋那叫一個汗顏啊,有福就不該被雷劈,好好的享受她的精彩人生;就算要穿也該穿成公主小姐過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才對啊。
說邱秋有福的人越來越多了!
甚至有人說吳風以後一定能當大官因為邱秋長了一幅官夫人相!
“我真有官夫人的相?”邱秋端著從京城買回來的銅鏡看了半晌:圓腮胖臉眼睛兩條縫,這張臉還真是福態啊!
虧得自己一直在叫著減肥,敢情是越減越肥!
“沒有啊,大嫂,你才到我們家的時候臉至少有兩個這麼大!”吳霜搖頭同時有點愧疚:“都怪我大哥,要不然家裡也不會揭不開鍋,你也不會被餓瘦了!”
“噓!”邱秋看了一眼門外,好在此時沒有人來串門:“我可告訴你們仨啊,對外一律說找著了你們大哥。”
“大嫂,我知道,大哥在雲中郡打仗,還當了一點小官。先生是大哥找來教導我們的。”吳雨接過話頭熟悉的說完後道:“可是,大嫂,先生教導我們做人要誠信不能撒謊的。”
“傻妹子,這是善意的謊言,無論你大哥在不在咱們的日子要要繼續過下去,咱們幾個女人容易被人欺負,這麼說出去只會有好處的。”邱秋不得不再次一臉嚴肅警告三個小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