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本就沒有米值錢。
但邱秋依然安照米的行情來。
“三奶奶,您慢點走啊,回頭您也告訴她們,咱家收紅薯的,不僅紅薯只要能填飽肚子的都能換。”要做生意自然得靈活一些。兩百多斤的板栗啊,她得盡快消耗掉,若不然就去集市上換去。
村裡的人本就有攀比的毛病,如果說先還帶著觀望覺得不值,如今見三奶奶用紅薯都能換了就不再猶豫了。
板栗這東西好吃村裡人都知道,也知道是野果子,於是就有那麼幾個人上後山去找過。
可惜,他們都不知道長啥樣。
據吳風家的和吳家那幾個姑娘說是樹上摘的。
可是,哪根樹上有她們也說不清楚,有心想讓她們帶去找又覺得不好意思。
其實,邱秋早就想到了這件事。
所以她們砸了的板栗殼全都就在解決了。
挖了一個很大的坑給埋了上面還散了厚厚的一層黃落葉力爭不讓人看出痕跡。
零散的就掀進了雜草叢。
反正板栗樹也變成了光禿禿,誰還找得到出自何處那可能和自己一樣是同類人種了。
所以,邱秋這才大膽的做著獨門生意。
一斤米換兩斤板栗,這個行情讓邱秋很蛋疼的,這個價位和現代的正相反呢,沒辦法,誰讓她生在了這個不識貨的古代。
有米有紅薯還有板栗,眼前的日子看似還可以。
偏偏,大嫂不讓吃。
紅薯削皮,皮都沒有扔了的,薄薄的削了一層,然後還將它拿去晾曬。
而剝了皮的紅薯用鍋蒸成八成熟,然後再切成塊用柴火來燒烤,烤兩天又切成條。
“大嫂,你這是要幹嘛?”紅薯皮說是曬幹了用石磨推成粉來吃,而這紅薯都快被她折騰成花了吳霜都沒有猜透有何作用。
“換米!”這麼勞心勞力的做點吃食不容易,邱秋也捨得下本錢,烘幹後還用了鹽來炒熟。
“好香啊!”吳雨一邊伸長脖子一邊流口水。
“是挺香的。”邱秋也饞得不行,不過她是長嫂自然得以身做則帶頭一人只吃了一根。
“大嫂?”眼巴巴的望著吳雨還想要吃。
“去吧,和板栗一樣一人只給一根。”炒紅薯幹份量不多自然要多換一點米:“一斤苕幹換五斤米。”
再幹捨本的生意那就不劃算了,而且這東西他們家裡個個都有,說不定這次吃了明年就沒機會了。
物以稀為貴,賣的只是一個機會。
因為吳家總愛拿吃食出來換米,家家都習以為常了,聽說這次不交換的斤兩後倒吸了一口氣。
一斤換五斤,太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