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天剛亮的時候, 下了八月的第一場大雨, 狂風肆掠, 電閃雷鳴。黃豆大的雨點落到地面上,“啪啪”響著彙聚成一個個臨時的小水潭。
朝堂上,工部左侍郎夏文遠跪下啟奏, 說入夏以來, 江浙沿海地區頻下暴雨,形成大大小小的水災無數起。民間也自發的出現了災民自救, 富民救助, 然而都收效甚微……請求朝廷賑災。
工部尚書趙章德直言:“只賑災濟貧怕是不行, 重要的還是在河堤、水壩治理這一塊。”
朱瞻宣端坐在龍椅上, 聽得頭疼,每年的夏季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特別是黃河下游地區和長江流域。決堤嚴重。大量的災銀撥下去, 連個水響都沒有……真是需要整頓了。
他一想到這,臉色就不好看了,擺手道:“眾愛卿可以各抒已見。”
顧望舒不擅長水利,也不準備插話。他站在左側第二排,穿著緋袍補服。現在他升了吏部尚書, 袍子自然從青色換成了緋色。
新德澤在他身後右側站了, 頭微低著, 不知道在思考什麼。
太和殿裡亂糟糟一片,人多嘴雜,說什麼的都有。朱瞻宣聽了一陣, 大概也都是抱怨雨水之多、或者如何救濟災民這一塊……無甚用處。
下朝後,首領太監嚴湧來文淵閣宣了皇上口諭:在乾清宮覲見各殿閣大學士。
夏勤是武英殿大學士,當年朱瞻宣還是太子時,他曾任太子太師,如今已為內閣之首。他和姚固走在最前面,兩人輕聲交流,神情很愉悅。此人脾性溫和,和誰都能談得來。
乾清宮的正門敞開著,幾人魚貫而入,跪下行禮。
朱瞻宣賜了座,說道:“各位愛卿,今日讓你們過來,是商談水患之事。”
夏勤頓了頓,開口道:“微臣有一人推薦。”
顧望舒在左側坐了,皺眉聽他說話。
朱瞻宣點點頭,讓他繼續說。
“此人潘石,現任都水清吏司,工部郎中。”夏勤說話間,看了顧望舒一眼,“是顧閣老的同期二甲進士,他對水利工程頗有研究,甚至關於「水文」還著有一書……”
朱瞻宣“哦”了一聲,有了興趣,他笑著看向顧望舒,“顧愛卿對此人可熟悉?”
顧望舒起身行禮,道:“聽說過一二。”
朱瞻宣立即派人把潘石叫了過來。
顧望舒抬眼去看夏勤,明白這老狐貍是要扶攜自己人進內閣了。
潘石面貌潔白,中等身材,穿青袍補服,進來先磕頭行禮。他對於朱瞻宣的提問,侃侃而談。
兩人談論了一番後,朱瞻宣當即就決定讓顧望舒處理此次江浙水患,潘石從旁協助。
顧望舒一愣,跪下領旨。他沒想到皇上會讓他接管此事。水災雖然棘手,如若辦得好,卻也是大功一件。
夏勤意味深長地看了顧望舒一眼。當今聖上的意圖再明顯不過,他這是給所有人敲了警鐘……堂堂正正地為顧望舒鋪平青雲直上的道路,同在文淵閣處理公務,只要是眼不瞎的,就能看到顧望舒的本事。年紀輕輕的,手段、智謀都驚人,長相更是一等一的好,又背靠著鎮國將軍府這棵大樹。怪不得姚閣老巴巴的去認他做孫女婿……只一條,這人心思太深,又慣常的狠毒,最看重的只有權勢,怕不是良配。不過,他這樣也都是自然的,或則怎麼能在老狐貍橫行的官場立足。
經過兩天的忙碌,關於江浙地區治水的方案定了下來。朝廷賑災的銀兩也隨即撥了下去。
顧望舒和潘石一起,帶了大量的護衛和官兵去了江浙一帶,和當地官員一起,重修了堤壩,以保漕為主。實施“北岸築堤,南岸分流”。多是以刷深河道,改變海口積沙高仰的形勢。
青年每到一處,都傳達了朝廷的思想,免賦稅,設立養濟院、免費的藥局供應等方式救災。
十多天之後,江浙一帶的水患得到了控制……
趕在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之前,顧望舒和潘石趕回了京都。朱瞻宣龍顏大悅,親自設宴款待。
因這次救災有功,朱瞻宣在夏勤的建議下,升潘石為工部右侍郎,正三品文官。
潘石原是夏勤一黨,對顧望舒向來敬而遠之。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後,他倒是很佩服此人了,事事親力親為不說,手段又高明,絕不拖泥帶水。只是有時候心太狠了,交朋友的話,還是算了。
八月十四是新德澤的生辰,秦氏準備了簡單的宴席,準備闔家聚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