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宣搖了搖頭,說道:“母親上次給我的銀錢還有許多,用不著……”
“傻孩子,我雖然不常出門,卻也知道事事都需要用銀子來打點。你且用著,不夠了再來和母親說。”
秦氏的話很實在,新明宣心裡一暖,就收下了。
母子倆又坐著說了一會話,新明宣才告辭離開。
會試又稱“春闈”,一共三場、九天。從二月九日開始到十五日結束,每三天為一場。這次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地點就設在京都的禮部貢院。
新德澤也是進士出身,對會試這些東西都很熟悉,臨行的前一晚仔細的給兒子說了些注意事項。
自從過了年後,新家上下都特別重視新明宣的這次考試,整個新府每日裡都靜悄悄的,就怕耽誤大少爺進學。
二月九日,卯時剛到,天還黑著,新明宣便起了床,收拾整齊後往“念慈苑”去。
新老太太特意開了祠堂,讓這位庶長孫進去拜了拜。意在能得到祖宗的保佑,高中進士。
大房二房的人都到齊了,被品兒抱著的新明揚,被秦氏牽著手的新荷,連小胖子新明維都被李氏抱到影壁這裡、來送新明宣。
新德澤看著兒子上了馬車,憂心忡忡的,只怕他不能高中。
“大哥,宣哥兒才十四歲,是這期考生裡面年紀最小的了。就算不中,又有什麼關系,當歷練也是好的。”新德育勸著大哥:“宣哥兒十三歲考中的舉人,雖是末尾,卻也是他這一輩的翹楚了……少年舉人能有幾個?”
新德澤嘆了口氣,說道:“也罷,看他的造化了。”
禮部的貢院大約是剛修整過,很是氣派,共三進門。新明宣剛踏進去就看見第一進紅色的門匾,上面寫了兩個黑色的大字——貢院。兩邊也掛了紅色的紙燈籠。
他和眾考生一起,邁過第三進門,才算進入了考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號,約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正上方有一個小窗,方便呼吸和發放考卷用。裡面放的有木板,可以當書桌或床鋪。等考卷發現來後,小號的門就被人從外面關起來了。
考試的專案和鄉試是一樣的,有四書、五言和八韻詩、五經以及策問。考題則是由禮部尚書和其他的主考官一起出。
吃喝拉撒睡都在這小號裡,九天之後,新明宣臉色蠟白地出了考場。回新府後,他勉強和站在府門外的眾人說了幾句話,拜過父親、母親,就急匆匆地回了“墨竹軒”。
孫婆婆看他一臉塵土的進來,極有眼色的吩咐院裡的丫頭燒熱水來,喊了大少爺貼身的書童、小廝進西廂房服侍他洗澡。
等一切妥當後,新明宣換了幹淨的衣衫,吃了碗燕窩粥,才往“淩雅閣”去。果然父親、母親、二叔等都在。
新荷正坐在父親的書房裡吃糕點,聽小廝報說,大少爺來了,忙振奮精神往門口瞧。大哥穿著嶄新的緋色直綴,腰間掛了玲瓏玉佩,好像又長高了些,看起來十分的俊朗。
“見過父親,母親、二叔、二嬸……”新明宣跪下行了大禮。
新德育上前一步,把他攙了起來:“好孩子,辛苦了。”
新德澤看兒子形容憔悴,忙吩咐小廝端茶水來。等他在圈椅上坐了,才問起考試的情況。
新明宣大致說了一些,又把自己策論的文章默寫給他看。
“……倒是很中肯。”新德澤看了一會,也拿不定主意能不能中榜。他決定找府裡翰林院的李先生給看一看。
“不錯,寫的有理有據,文采也可。中前八十名應該沒問題。”李先生摸著白鬍須,說道。
能進前八十,金鸞殿上面聖再不出意外、基本就是進士了,這很不錯。新德澤兄弟倆一聽,心放到了肚子裡。新老太爺還在世時,常教育他們,書香世家最要緊的就是進士出身。如若三輩裡沒出一個進士,這門庭也就算敗了。
到了發榜這一日,新德澤特意休憩在家,派遣府裡最得力的小廝出去打探,眾人一起聚在“念慈苑”等訊息。
臨近午時的時候,小廝跑了進來,上氣不接下氣地:“大老爺……大老爺……”
“說話啊。”新德育先急了。
“大少爺會試……第五十九名。”
正房裡安靜了片刻,隨即便哄的一聲炸開了鍋,大少爺上榜了。
新明宣也赫然,他以為自己中不了的,畢竟策論那篇文章寫得不好……發愣歸發愣,反應過來,立即拜了新德澤和秦氏,然後去給新老太太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