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連篇累牘的跟蹤報道的是以這樣的一種異常心態結束的。
……
“丹尼爾,丹尼爾,丹尼爾……”
《今日美國》的網站編輯埃文斯,正在做一個丹尼爾的新聞集和。
2003年已經過去半年,丹尼爾的風頭一時無兩。
從現在往前數。
《鋼琴師》和《盧安達飯店》雙雙破億,《冒牌天神》上映7天,北美票房1.2億以上,《盧安達飯店》還是丹尼爾參與製作發行,從中受益千萬不在話下。
四大矽谷巨頭的高規格接待訪問,更是出一系列報導,畢竟,不論是和拉裡.佩奇、史蒂夫.喬布斯,甚至哈維爾任何一人正式會談,都是大事件。尤其是喬布斯性格孤拐,卻和丹尼爾相談甚歡,甚至在面對記者時,相當興奮地表示丹尼爾給了他很多靈感。
再往前數,就是人道主義國際會議,以及引發包括白宮、國會在內多方關注的那起意外襲擊事件,也都是相當引入注目的新聞。
繼續往前數,就是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前會長達格瑪.鄧利維的歧視和操縱獎項的醜聞,這起讓達格瑪身敗名裂的事故,顯然是從丹尼爾開始的,那段音訊的出現如果跟丹尼爾沒有關系,那才是見鬼了。
然後就是丹尼爾封帝奧斯卡,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奧斯卡影帝,而且記錄提到了23周歲,這讓這項榮耀變得越來越難以挑戰了。
奧斯卡之前顯然是金球獎醜聞。
再往前是《加勒比海盜》的攝影棚著火。
短短半年內,其他的大明星,只要遇到其中的一件,就足以維持曝光率,他卻根本沒有斷過大新聞。
埃文斯一邊整理,一邊寫稿,腦子裡還在轉動著丹尼爾的傳奇經歷。
發跡於網際網路,一直到揚威於《希臘婚禮》的操作。
“拉裡.佩吉和喬布斯,還有b和ebay怎麼可能僅僅因為這些,就聯合邀請他訪問矽谷呢?如果是希望藉助他的人氣,那應該早就有更進一步的計劃出來,可是目前為止,什麼資訊都沒有。”埃文斯作為最早的一波網路媒體,在網上尋找資訊的能力是很強悍的,他越想越覺得這個邀請很不尋常。
<101nove.e畫圖,拖了幾個圓形在頁面上。
在上面一次寫下來。
蘋果、bogger、b、谷歌、dd,然後將谷歌和bogger連線,接著將b上引了一條線出來,一直到搭到dd影業上。
想了想,又拖了個圈,寫上貝寶,將它和b和貝寶合作線上支付,這不是什麼稀罕新聞。
最後,就剩個蘋果孤單地立在一邊。
跟它們都沒有什麼交集,當然,如果硬要聯系,當然谷歌和蘋果也能連起來,畢竟都是矽谷的頂級公司,有合作也很正常,比如和ipod繫結使用的音樂網站,就和谷歌搜尋有一些合作。但這屬於正常的商業行為,而且沒有明顯指向,要連起來就太牽強了。
埃文斯在b的圈圈外又加上了一個大圈。
從連線來說,b和dd影業有直接合作,就是丹尼爾聲威赫赫地“七天”策劃,同時,b和bogger有參股關系,間接也被谷歌參股,然後b和貝寶又有密切關系,而在《希臘婚禮》掀起b使用者暴增熱潮後,這種合作變得非常密切、程度也不斷加深。
所以,在埃文斯眼裡,b是一切的中心。
如果說這一切真的有所關聯的話,核心人物肯定就在b。
埃文斯有一個新聞從業者必須具備的好奇心和執行力。他開始網路上尋找b的ceo哈維爾的資訊,卻沒有發現什麼異常之處,任職過的公司並非五百強那種知名企業。埃文斯甚至發現了哈維爾的一些言論,他對網際網路虛擬社群有一些看法,這可能是他最終得到b的ceo職位的原因。
在哈維爾身上沒發現什麼有意義的線索。
埃文斯把目光投向了b神秘的大股東,一家註冊在開曼群島的投資公司——普路託思投資公司。很多人都曾經研究過它,但是受限於它的註冊地,沒人能夠弄清楚這一家公司——b的大股東、bogger的小股東。
不過埃文斯沒有氣餒,他的目的不是找到普路託思的跟腳,而是希望看看普路託思能不能夠將這些關聯方串聯起來,然後解開他心中的疑惑。
在網上高效搜尋了數個小時,他甚至藉由《今日美國》的渠道,在一些並不對普通公眾開放的系統裡去查詢這家公司。
當他在dd影業提交給製片協會的一份非公開文件中看到普路託思名字的時候,簡直快跳了起來,這已經是2年多前的一份文件,埃文斯甚至不知道是誰將它影印到了網際網路上。
這份文件上,在製片公司一欄的介紹裡,提及了戴維、丹尼爾和普路託思。但當埃文斯點開現在的dd影業官網的時候。
卻只有戴維和丹尼爾,普路託思不見了。
埃文斯感覺自己的心跳正在不斷地加速,他似乎有了一個激動人心的發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