骯髒不合體的造型、越來越突出的顴骨,還有那種充滿了溫和的浪漫的眼神,如何變得畏縮、麻木。
造型和表演在這裡結合地完美無缺。
斯皮爾曼被反鎖在房子裡以求安全,是丹尼爾新的一段爆發。
觀眾幾乎可以眼睜睜地看到,一個尚算體面的藝術家,如何從有了一個棲身之地的安心,到不安、沉默,然後缺少食物,缺少水,缺少交流,最後成了一個命懸一線的鬍子拉碴的荒廢之人。
當炮火轟擊這座被反抗之人充斥的避難所之後,斯皮爾曼不得不逃離了。
“波蘭斯基真的很大膽。”
哈維邊上坐著的就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一位拍過《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德勒名單》的大導演,後者他甚至多次希望波蘭斯基能夠執導,卻最終沒能得逞。
“什麼?”哈維輕輕側頭過去。
“你沒有發現麼,這麼大的一個主題,這麼沉重的題材,這麼冷清的拍攝方式,他居然真的敢於依靠一個角色來塑造整部電影,丹尼爾的獨角戲太多了,如果不是波蘭斯基的手法足夠,我甚至都想要去懷疑,他是不是找了個大房間,然後放上了不同的背景板,然後找了個演技高超的人就在這個房間裡,表演出了整個故事,難以置信。”
哈維看了一眼史蒂文的表情,沒有譏諷,而確實充斥驚嘆之感。
他低聲笑了一下,“然而,他確實找了個了不起的獨舞者,不是麼?”
納粹的軍官對斯皮爾曼的最終拯救,以及他自己最終的結局,既不是幡然悔悟,以錯證錯的世俗戲碼,也不是你救我,我救你的和解寬恕和生命交易——只是因為,它就是這樣,斯皮爾曼就是被一個個體的納粹軍官救了,而納粹軍官則死在了戰俘營裡。
這是整部《鋼琴師》最鮮明的特色。
誠實!
誠實的不像是一部電影。
幾乎缺乏電影的一些重要要素,比如層出不窮的沖突,情感的烘托和渲染。
“一部半紀錄片。”
一位記者楠楠自語,在電影即將結束的時候,開始醞釀自己的稿子應該怎麼描述這部電影。
然而不論如何,丹尼爾將得到誇獎。
他們很明確地感受到,丹尼爾.桑德勒的奇跡還將繼續,這不會是他的滑鐵盧。
……
如丹尼爾所承諾的,這些大腕們看完電影,沒有采訪,沒有拍照,丹尼爾一一表示感謝,約好再見,或者參加誰的聖誕派對,誰的生日聚會等等,然後將他們送上車。
哈維.韋恩斯坦是唯一留下來的人。
意義明確。
蒂姆.羅蘭委託他來為這部電影做公關,好機器影業做發行,前者幾乎就意味著奧斯卡,或者加一個金球獎。《鋼琴師》正式上映在3月份,踩著奧斯卡的線上映,意圖之明確已經不用多說了。
“哈維,怎麼樣?”
重新落座,工作人員上了兩杯熱咖啡,東方影院的老闆埃克森.庫珀,來打了個招呼,就自己去忙了。
“你可真照顧他,難道是因為之前《希臘婚禮》的交情?”
現在在洛杉磯的獨立影院,羨慕埃克森的,絕對不比同情馬修.福克斯的更少——馬修已經被卡瑞克院線調到西部去了,因為在《希臘婚禮》上的錯誤決策,這甚至影響到了卡瑞克的基本運營,很多老顧客無法在這裡看到這部佳作,所以不得不換一家院線,他可能覺得新電影院也不錯,然後卡瑞克的客戶就開始流失——這不是個小數目,考慮到卡瑞克的野心,以及和三大院線的差距,加上洛杉磯的重要性,馬修沒有被按進馬桶,這已經是相當仁慈的處置了。
“你覺得這裡怎麼樣?”(未完待續…)
ps:謝謝虞蘇思氤、2514、虎威19、r00的月票,愛吃兔打賞。果然亂了,不能亂爆發啊!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