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丹尼爾·桑德勒的成功。
劇情進入節奏,布倫特不會一直思考丹尼爾的演技,老套的戲碼——英雄不得好報。
馬克西默斯拒絕了康默迪烏斯的招安,從衛隊手裡逃出來後,所面對的,就是他無比珍視的家人已經不在人間,家園成了一片焦土。
英雄必然是悲壯的——這是鐵律。
角鬥士!馬克西默斯被人撿到,成為了一名角鬥士。
雷德利的功力確實不凡,這些平實有力的鏡頭展露了一個殘酷的角鬥士世界,要麼贏要麼死,就是這麼簡單。不過也不是沒有瑕疵。
看上去雷德利似乎想要為馬克西默斯安排一位身處底層的朋友——傑曼·翰蘇扮演的一個角鬥士,英雄沒落時總能從小人物那裡獲得一些養分,也很容易醞釀出煽情的橋段。
但是可惜,導演做的不是很成功,當然可能也是他對這個橋段本身就漫不經心,因為看上去,這段友誼的設定確實有點隨心所欲了,渙散而且毫無吸引力、這應該是個敗筆了。布倫特思索著,傑曼的表演還是很出彩的,這為掩蓋掉這個失敗之處提供了一些幫助。
英雄正在蟄伏,他勢必會回到羅馬來,但現在還不是時候——所有人都無法抑制地開始期待,這就是題材的先天優勢,英雄總會複仇成功,那麼什麼時候開始複仇就成了天然的期待焦點。
布倫特發現自己對於康默迪烏斯的戲份居然會感到更加興奮。
也是丹尼爾給他的觀影感受增加了很多驚喜。
新皇帝繼位回歸,和元老院的爭鋒,丹尼爾的眼神和手上那把短劍簡直堪稱精準。
這一段居然是堂堂正正的飆演技。
有勇氣的年輕人,而且果真天賦卓越!布倫特記不得自己是第幾次為丹尼爾的表現感到吃驚了,但他完全明白,很多人的計劃恐怕要更改了,這個年輕人演繹的康默迪烏斯到目前為止,堪稱完美。
有些角色也許真的是為某些演員度身打造的。
這是演員最大的幸運和機緣。
馬克西默斯很快隨著隊伍回到了羅馬都城,複仇之路已經開啟了——這是所有人內心的想法。
一場一場見血見肉的搏鬥在圓形鬥獸場開始,劇情進入了刺激性情節——也就是。
馬克西默斯的憤怒、隱忍,對羅馬根深蒂固的熱愛,露西拉公主亦正亦邪、穿針引線,還有元老院虧格斯等議員或正或邪地立場和表演,以及羅馬新的皇帝那種隱忍的暴虐、缺乏安全感,所有人粉墨登場。
美妙而富有質感的鏡頭讓影評人們也深陷其中,腦子裡雖然還在近乎本能進行詞語描摹,但也很難在集中精力去想某個細節某個演員了。
一部足夠吸引人的好電影。
這成為了共識。
布倫特看了看時間,影片還剩下十幾分鐘了。
這應該就是最後一波情節了,一切恩怨都要就此終結了。
“公開決鬥?”布倫特表情有點複雜,這並不能說不合理,一個希望獲得羅馬市民崇敬的新皇帝透過決鬥來戰勝挑戰他地位的人,顯然是說得通的。但這一切又不是那麼合情合理,從武力值上來說,康默迪烏斯跟馬克西默斯是在不是一個量級的。
他佔盡優勢,難道真的要將一切勝負都賭在一局決鬥上?
看來電影最後還是打算天真一把,給這位新皇帝一點正面色彩。
這些猜想在康默迪烏斯在馬克西默斯的後背上紮了一個洞之後,煙消雲散。
明智的做法,這會挽救觀眾對康默迪烏斯智商的懷疑。
手上的馬克西默斯是不是還能打得過康默迪烏斯,這就有懸唸了,而且,他畢竟還有一大圈衛隊在。
衛隊長最後的良心,以及他違反規則藏在護臂裡的匕首,徹底終結了康默迪烏斯的生命。
新皇帝的死亡預示著電影即將結束了
電影結束在英雄對故去愛妻和兒子的懷想,以及死後的哀榮上——不出奇但合格的結尾設計。
燈光亮起,放映廳響起了經久的掌聲。
這裡面多少有點真心實意,盡管一些人在擔心怎麼交稿,不過他們確實認為雷德利·斯科特交出了一份奧斯卡級別的作品。
羅素·克勞也交出了奧斯卡影帝級別的表演。
至於丹尼爾·桑德勒,也許只能說,好萊塢星辰密佈的夜空上,將有一顆新星從今天開始大放光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