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上。
除了祖母賈氏和父母親,二房的嬸母曾氏也在。
青瑤拾步上階時,樓修文那道熟悉的背影便映入了她的眼簾,恰似一叢新竹,帶著雨後的恣意風發。
“師姐……”樓修文輕笑了笑,依禮行過。
青瑤也作揖行禮,“師弟。”
兩人均施書院同門之禮。
賈氏聽著這“別具一格”的稱呼,不自覺地瞥了瞥眼,眉頭微凝,顯然十分地不習慣。她的視線從王茂彥夫婦的方向掃過,只見兩人慣以如常,似乎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
王茂彥就樓夫人應允做女兒笄禮正賓客的事再三謝過,江氏拿出一封貼子來,對樓修文笑著說道:“這是青瑤及笄禮的詳細章程,你回去交呈於你母親。”
“夫人放心。”樓修文接過帖子,恭敬地道:“師姐的事,家母恐怕比我還要上心。之前家君方與家母提及此事,家母想也不想便答應了。”
樓修文言畢,目光往青瑤身上探了探,帶著平日裡的溫和,隨即又飛快地收回視線,仔細地聽著江氏的叮囑。
青瑤被他這麼一看,但想著三步並一步,緊著離開此處。隻眼前的人似根無形的藤蔓般,生生地縛住人的腳步,讓她不能挪動半分。
年後便是及笄禮了麼?這一天竟來得這樣快……
樓修文在言語之間,透露出樓夫人對青瑤的滿意與欣喜,這無疑使得江氏那顆忐忑的心漸漸平靜下來。在陛下有意詔女兒入宮的事情上,樓氏不僅給予了青瑤最大的包容,也給予了王氏相當的尊重,而江氏心中所繫便在於此。
江老太爺慧眼,眼前之人的確值得女兒託付……江氏這般作想,漸漸消除了心中疑雲。
清澈的眸光靜靜地落在母親和樓修文的身上,青瑤只覺得心髒處一陣溫熱,好似被什麼東西填得滿滿的。
正事已畢,長輩們都預設著尋機離開。
“這開春後,世子你便要回白麓書院了罷。”江氏笑著問道。
樓修文頷首,沉吟說道:“是的。本來想著,開春後與師姐同去她在臨安郊外的封地看看的,我聽說那邊的風景極好,只無論如何也要在書院的春日祭祀前回去的,也不知時間來不來得及。”
“來得及,來得及……”江氏溫和地笑了笑,“你師姐的封地就在溯方,沿此途西進兩鎮,便是回吉昌的官道了。”
樓修文連忙拱手應過:“那便再好不過了。”
“修文方才只是試探下母親待他的態度罷了。”看著樓修文眸中露出的點點笑意,王青瑤不禁搖頭失笑。
也是,從吉昌回來那麼久,兩人往來也需尋一個正式拜訪的理由,說來也源於陳宇鴻鬧出的那樁事,才教母親心生防備的,而今日魏嬤嬤的態度與在回臨安的途中截然不同,想來也是聽了母親的吩咐。
江氏眉開眼笑,對樓修文說道:“且世子這趟回去,還得麻煩你幫我捎一些東西呢。”
“我託了人從徽州帶了幾臺石硯,規格於書院裡很是合用,便想趁著世子回白麓洲頭的機會,替我帶給你師父。”
江氏與王茂彥相視一笑,莞莞補充道:“另還有一些王氏族中收集的經卷……只是你們書院裡,哪些得用我卻不甚知曉,還煩請世子過一下書目,如何?”
樓修文拱了拱手,“夫人客氣了。”
“青瑤,你也一起看看。白麓書院的情形還是你二人清楚些,若途中察覺有別的可補的,便讓人擬了單子給伍管家,他會處置妥當的。”江氏轉頭對青瑤說道。
“好。”
眼見得王茂彥和江氏起身作離,曾氏才遲緩地站起身來,一邊上前攙住賈氏,低聲碎嘴道:“母親,這……”
賈氏輕瞥一眼,對她幾不可見地搖了搖頭,起步隨王茂彥夫婦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