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廂父母雙親笑意融融,只賈氏和二房的面色已經有些掛不住了。王茂英自喝了兩杯清酒,卻被明宗皇帝訓言道:“貪酒誤事,卿前不久才遭朝中彈劾,應當謹記才是。”
王茂英聞言不由踉蹌,醉意橫生地行了行禮,“臣當謹陛下教誨。”他話音顫顫,強忍了從肚中打出的酒氣……賈氏見狀不由皺了皺眉。
至於大房的幾個姑娘,看向青瑤的目光中則滿是欽羨之色,紛紛舉樽向她慶賀。
在宣了聖旨後,席間便再也沒有響起歌舞之樂,只因明宗皇帝已打算離開,說是要借道去一趟謝府。王氏上下心中明然,緊接著又是一陣前呼後擁的場景,盛意也只能到此了吧。
明宗皇帝笑了笑,不再多說什麼。
末了,青瑤才定定地回過神來,眉目含笑,朝父親一禮。
王侍郎也不推辭,只溫和地看向青瑤,“如今你已封縣主,雖說許多情形也只有別人向你行禮的份,可到底氏族親眷,不可怠慢。”
青瑤微微一笑,從善如流地對身旁的祖母賈氏拜了拜,“女兒知道的。”
賈氏面上神色終於緩和了些,浮起一抹和煦的微笑,對青瑤說道:“你父親說的十分有理。祖母猶記得,王氏祖上有蒙蔭封為郡主的,但那也是迫於形勢,須與北魏南楚等周邊之國和親……可現下,王氏不曾與皇親相系,卻有小輩得到縣主封號,實在光彩無限。”
青瑤淡淡一笑,隨即親自走過去攙扶著賈氏,說道:“昔日和親,王氏之女固然有皇命在身,但說到底也是為了顧全大局。孫女兒如今得此良遇,也是託了王氏門楣的眷顧,今後所言所行,也定當以祖輩為率,只求不辱王氏門風,不沒熙華賜名。”
“你能謹以養德,便是再好不過了。”賈氏一邊由著青瑤攙著朝前踱步而去,一邊笑意盈盈地道。
青瑤笑著低了低頭,清湛的眸間已恢複為昔日裡的平靜之色。
……
“竟成了熙華縣主了麼?”青瑤低眉梳妝,口中低吟道。
她稍稍地抬了抬眸,便見鏡中人沖她莞爾一笑,姣好的容顏清麗怡人。青瑤放在木梳,對旁白服侍的嬤嬤們吩咐道:“你們也早些睡吧,明日還要進宮謝恩呢。”
“諾。”
下人們雖已退下,但青瑤卻睡意全無,只愣愣看著案上的燈火出神。
“從前親故都道我通透,但我卻知真正的通透並非指看問題明晰透徹那麼簡單。我難以心無雜念,凡事總多思多想,既做不到清淨,又算哪門子的通透。”青瑤暗嘆一聲,“回臨安後更是如此。”
青瑤暗想著,嘴角不由泛起一抹嘲諷。但這諷笑很快便僵在半空,漸漸地在燈火的映照下消失不見。
她想起在蜀地時,雖遊訪四方,可她的心情卻一直十分沉重。在加上魏國死士攪弄的風煙,青瑤心裡的鬱結便一直存著……她一便可恨自己掛念這許多天邊之事,卻又總忍不住插手其中,這般糾結敏感的性子,想來已是十分難改了。
青瑤低了低眉,也不起身,只伸長了手往旁邊案上拿了一本書過來。
她是打算隨意翻看一會兒便歇下的,只拿過後卻不由定定看了幾眼書面上的“道德經”三字,愣笑道:“今晚當真逍遙一遊,索性有了睡意再歇息吧。”
這《道德經》是青瑤從吉昌帶回來的,其中內容她早已爛熟於心,隨意拿來翻看也實在是個“懶”字作怪,不願再換一本。
輕輕翻了幾頁,青瑤卻被上面的筆注引了心神去。“心有高志,欲乘舟攜香草以贈之。心有慼慼,願為風挾白鷺上青天”,蒼勁飄逸的小篆之筆,青瑤已是不能再熟悉,正是樓修文所書。
她輕念出聲,腦海中驀然浮出一張熟悉的面龐來,淡淡一笑,終折身上塌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