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元灝聞言不由大喜,擊掌而贊,“妙啊!妙啊!這堵物之法若真能落地施行,科舉上盛行的作弊之風當剎而止。”
“好一個雙管齊下!好一個堵物之法!”江老太爺神情亦是十分激動。他們身居官場,對科舉的理解自是比許多人要深刻得多……多少寒門士子苦讀多年,除了心懷濟世報國之心,青雲直上、前程似錦又何嘗不是科舉之路的代名詞?
便是江家父子,也是經了科舉之路步入朝堂的。
只有科舉中正,更多的才能之士才會有機會出現在朝堂之上。屆時,為官之才澆灌一畝沙地,也終會使其變成一片沃土,讓百姓能安居一方。
“青瑤,你是如何想到這些的?”江老太爺興奮地朝她問道。
聽外祖父這般問,王青瑤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一張模糊的臉來……她之所以知道堵物之法,全是因為她曾親身經歷過那場科舉變革。
那場變革,也是昭宗皇帝為數不多的成功改革之一。
昭宗,就是現在的大梁太子蕭沐均……
他似乎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改革派……科舉堵物之法,曾讓大梁國風為之一振,也使得新登基的昭宗皇帝深得民心,可除此之外,蕭沐均的改革法令大都太過理想,以至於真正實施起來弊端太多,並不適用於大梁國制。
只說他當政的八年,十分倚重宦臣汪文全和外戚賈長易,並借苛法強制推行幣制改革,先後推行的幣種竟達數十種之多,這導致國家經濟十分混亂,國力也日漸衰竭……
想到這裡,王青瑤心中不由悵然。
遠在臨安富貴之地的蕭沐均,此時應該正掙紮在對那至尊之位的無限渴望中……
那樣的渴望,與權利無關,只為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
可王青瑤知道,他的理想猶如空中樓閣,脫離民生,最終只會演變成一道漩渦,而其力量足以將整個大梁生生吞噬!
……
王青瑤稍稍回過神來,目光遙遠而清澈,緩聲說道:“不得志的文人才子太多,不是每個人都有魄力成為用直鈎釣魚的姜太公,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眼力成為慧眼識珠的周文王的。科舉之路若是公正,便不會有那麼多的自薦之詞了。”
“青瑤大概多讀了些這樣的自薦之詞,心裡十分同情他們的遭遇罷了。”
江老太爺嘆道:“奈何生而為女郎……”
“外祖父過譽了。”王青瑤有些慚愧地說道。
蕭沐均規劃多年的藍圖就這般被自己輕而易舉地道出,不知他本人會作何反應……
罷了,此生不必再相見,也不會有什麼交集了。
王青瑤暗想著,心裡便稍稍釋然開來。
“道是正當少年時,君實想著堵人,你則想著堵物,慚愧的人應該是我們。”江元灝一邊說著,一邊朗聲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