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親自去西城牆上督戰,並派弟弟陳友貴出東城門聯合方國珍,許諾擁立他為南王。
方國珍怎會輕易相信陳友諒,自然要拖延時間,他要等到兩敗俱傷,再一舉拿下三支紅巾軍。
可是就在戰況最激烈之時,趙普勝帶領手下開啟南城門,迎接張士誠的紅巾軍殺進城內。
張士義和李伯升帶領一支人馬迅速殺奔西城門,內外夾擊之下,朱元璋的紅巾軍攻入城內。
朱元璋、傅友德和朱亮祖三人合力斬殺陳友諒,群龍無首之際,大將張定邊收攏軍隊歸順朱元璋。
四支紅巾軍原本就同氣連枝,有人帶頭,為活命其他人紛紛響應,西城和南城的戰鬥很快平息。
朱元璋立刻同張士誠商議如何平定方國珍,朱元璋手下謀士李善長和胡惟庸獻計。
派兵攻打東城和北城的同時,讓趙普勝和張定邊帶人混入北城和東城,張定邊出東城門催促方國珍帶兵進城救援。
朱元璋又命朱文正帶領五萬人馬出西城門,包圍方國珍所部在北城外的十萬人馬。
東城和北城戰鬥打響,張定邊出東城門來見方國珍,聲稱三方人馬在城內廝殺慘烈。
如若方國珍再不帶兵進城,陳友諒很快就會敗亡,南寧城便為朱元璋和張士誠佔據。
方國珍終於認為時機成熟,痛下決心帶領五萬人馬進城,並派人通知北城外的人馬殺入城內。
守北城和東城的是陳友諒的兩個哥哥,人馬並不多,朱元璋和張士誠帶人主攻東城。
等方國珍帶人進入城內,張定邊帶人配合張士誠佔據城門,朱元璋帶人將方國珍的人馬分割包圍。
方國珍知道上當,立刻帶領手下向東城門奮力衝殺,卻是被張士誠和張定邊所阻。
城外的五萬人馬又攻不進來,方國珍倉惶中只好向北城衝,希望北城的十萬人馬已殺進城內。
朱文正在同方國珍的十萬人馬一起攻打陳友諒之時,已是暗中聯絡不少方國珍手下將領。
此刻朱文正雖只有五萬人馬,但得知方國珍被困南寧城,危在旦夕,退路又被徐達大軍切斷。
軍中主將歐普祥同手下商議,決定歸順朱元璋,朱文正立刻讓歐普祥帶人前往東城外,招降方國珍留下的五萬人馬。
方國珍被困東城內,很是明白識時務為俊傑的道理,立刻歸順朱元璋。
陳友諒的兩個哥哥見大勢已去,也都帶領手下投降,朱元璋讓將領們迅速整頓人馬。
張士誠主張放棄南寧,撤往欽州和北海,朱元璋力排眾議,採納張士誠的建議。
而且鄧愈和沐英見北海和欽州兵力空虛,有再次發兵的動向,張士誠立刻帶兵返回北海。
林澤六人隨張士誠大軍前往北海,一路上張士誠同林澤、周紫月和秦無衣商量紅巾軍出路。
尤其是得知周紫月是天魂殿聖女,更加看重,儼然把周紫月的話當做聖旨。
周紫月透露天魂殿正準備同鬼神殿開戰,只是十大世家意見不統一,而且大陸各國正在交戰,無法組成聯軍出兵鬼國。
“瓊州島貧瘠荒蕪,你們可以同明國談判,幫助明國奪回瓊州島。”周紫月建議道。
“明國會答應嗎?”林澤奇怪的問道,海南島可是不小,明國怎麼會允許紅巾軍佔據。
“明國並沒有派軍隊駐紮瓊州島,鬼國佔據後,明國也一直沒有出兵,對瓊州島並不在意。”張士誠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