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萬人!這還是盜匪嗎?”林澤看著準備逃命的客棧老闆,有些搞不清狀況,盜匪居然比官兵都多,簡直就是起義軍了。
“我們去打聽一下。”秦無衣說完,便讓幾人回房間收拾東西,騎馬離開客棧,街巷上到處是慌亂的百姓和官兵。
秦無衣帶著林澤四人,來到城東的一個院子,敲開門,五人被畢恭畢敬的迎進堂屋。
院子的主人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長相普通,身體有些發福,秦無衣為四人介紹,是邯鄲城的教坊主管,叫李青田。
“邯鄲的太守叫李密,同邯鄲將軍王伯當,一直在邯鄲周圍剿匪。”李青田吩咐僕從上茶,便為五人說起盜匪圍困邯鄲城的事情。
李密文武雙全,不安於太守職位,便同邯鄲將軍王伯當商議,趁唐、齊兩國暫時沒有戰事,清剿邯鄲周圍盜匪。
邯鄲西南與北宋國接壤,都是高聳的山林,地形複雜,盜匪猖獗,嚴重威脅唐國與南方諸國的商隊往來。
邯鄲將軍王伯當也想建功立業,兩人一拍即合,李密負責守城,王伯當帶兵清剿。
邯鄲礦藏豐富,尤其是煉製兵器的鐵礦,這也讓邯鄲城相當富裕,李密和王伯當一邊開礦,一邊招募私兵。
開始之時,王伯當的清剿很順利,私兵也徵集兩萬多,都是當地山林中的獵戶,對地形熟悉,也瞭解盜匪。
可是王伯當有些得意忘形,李密也因為接連的勝利,被衝昏頭腦,沒能及時勸阻王伯當。
五萬剿匪大軍深入大山之中,竟是常駐下來,這一下山中的百姓全部跟著遭殃。
盜匪們劫掠的物件主要是來往的客商,尤其是礦石,只是偶爾才騷擾山中的百姓。
可王伯當的五萬人馬卻是天天吃用,李密運送糧草也不太及時,而且還經常被盜匪搶,王伯當只得以剿匪的名義搜刮百姓。
時間一長,百姓對官兵比盜匪還恨,竟是有不少人投靠盜匪,暗中為盜匪通風報信。
王世充是最大一股盜匪的首領,此人頗有頭腦,暗中拉攏百姓和其他盜匪,準備消滅王伯當的五萬人馬。
當真是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王伯當進山清剿,一路順風順水,便把五萬人馬分做五路。
王世充聚集兩萬人,將其中一路圍堵在山溝裡,連殺帶俘虜全部消滅,聲勢頓時壯大。
其他小股盜匪被官兵清剿的東躲西藏,已是度日艱難,聞聽王世充消滅一萬官兵,紛紛前來投奔。
王世充的隊伍擴大到三萬多人,又消滅一路官兵,這下更是聲名遠播,隊伍繼續壯大。
王伯當偏不信邪,集結剩下的三萬人馬,開始漫山搜尋王世充,幾仗下來互有傷亡,卻是讓王世充的名聲更盛。
此時王伯當已深入大山,同邯鄲城基本上失去聯絡,山中百姓避官兵甚於盜匪,王伯當的三萬人馬已是斷糧。
王世充趁機發起攻擊,可是官兵軍心渙散,士氣低落,接連失利下,王伯當只好下令撤退。
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兩邊實力相當,撤退本應是最好的選擇,可是王伯當擔心王世充沿途埋伏,卻是分散撤退。
王世充立刻抓住機會,將王伯當的三萬人馬掐頭去尾,隨後便帶人把王伯當親自率領的中路人馬團團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