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這三個國家,也被劃入德意志聯邦當中。
維多利亞政府的政治策略很簡單,為了避免德意志聯邦出現一家獨大的邦國,從而將德意志聯邦的力量整合起來,在肢解原本的大邦國同時,還朝著裡面塞入其他地區的邦國。
整個中歐除了瑞士因為山地原因,和地理位置不重要,沒有被英國攻破外,其他國家都已經成為英國人手下的附庸。
在德意志聯邦成立後,還在抵抗的瑞士王國看不到獲勝的希望,以獨立王國的結局向英國投降,並加入到德意志聯邦當中,成為一個獨立性最高,沒有英國駐軍的大邦國。
連瑞士都能成為德意志聯邦的大邦國,可想而知德意志聯邦被維多利亞政府肢解得多厲害……
德意志邦國成立後,裡面的邦國數量多達300多個!
當然,這裡的邦國只是一個泛稱,有些和邦國地位一樣的半獨立地區,其實是自由市、主教區等等。
在英軍入侵期間,原本獨立的小邦國都得到了保留,大邦國則被肢解,領土劃入附近的中小邦國當中。
如此一來,那些得到好處的中小邦國自然就成為了英國人的鐵桿小弟,並且會主動幫著英國人去鎮壓新領土上的民族主義極端分子。
除此之外,英軍還在打壓大德意志民族主義,輸出各個邦國的小民族主義試圖取而代之,將德意志地區徹底分裂,以方便吞併消化。
只不過這個工作需要時間來完成,暫時還看不到什麼成效,倒是出現了不少打著德意志民族旗幟的游擊隊還在山區叢林中活躍。
這時候,維多利亞政府建立德意志聯邦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那些邦國為了治內的安穩,和給老大表現的機會,主動派兵去鎮壓山地叢林中的德意志游擊隊,為英軍節省了大量的兵力。
如此一來,維多利亞政府在吞併了德意志地區後,竟然還有餘力朝著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進攻。
這時候,受到兩面夾擊的奧地利也在義大利半島地區敗給了奧爾良王朝,整個義大利半島在奧爾良王朝的軍隊下哀嚎。
為此,奧爾良王朝和天主教的教皇徹底鬧翻了。
這個世界的教廷可不是泥菩薩,教廷的審判軍很快成為義大利半島抵抗奧爾良王朝的主力。
這一刻,維多利亞政府的政治陷阱成功了。
奧地利的勢力雖然退出了義大利地區,但教廷的審判軍卻讓奧爾良王朝的入侵軍隊陷入焦灼戰當中,甚至還處於弱勢!
本來說好了一起對外擴張的一對好基友,奧爾良王朝遇上了硬骨頭,英國人卻一直在開疆擴土!
眼瞅著哈布斯堡王朝控制下的奧地利也快要倒下了……
索倫紀元17年,索倫帝國十萬大軍正式登陸蘇格蘭地區,並一舉攻破了張作霖在蘇格蘭地區的大本營愛丁堡。
但歐陸世界也出現了巨大的震動。
苦苦支撐的哈布斯堡王朝終於低頭,哈布斯堡王朝放棄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並宣佈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也大幅度縮水,只剩下奧地利的本土地區還保留。
原本被哈布斯堡王朝控制下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相繼獨立,匈牙利王國也在英國人的支援下獨立,就連西里西亞地區也被英國人成立了一個西里西亞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