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張作霖的軍事眼光還是非常強的,他這一手難下選擇的時機非常好。
正是英格蘭北洋政府徹底覆滅,英格蘭聯邦共和國被英國政府打的抱頭鼠竄之際。
這時候,大量的英軍正分散在英格蘭地區和威爾士地區清剿英格蘭聯邦共和國不成氣候,但破壞力驚人的軍閥隊伍,主力部隊沒有集中起來,根本擋不住張作霖的大軍。
結果南下大軍僅僅一週時間,就深入到英格蘭腹地當中,打的英國政府一臉懵逼……
與此同時,英國政府的虛弱也暴露在張作霖眼皮子底下,徹底激發了張作霖的野心,他將看守蘇格蘭革命武裝活躍山區的隊伍全部抽調到前線,打算一鼓作氣佔領倫敦這座英國政治中心。
哪怕此時倫敦已經淪為一片廢墟,但倫敦在英格蘭民族心中的政治地位仍然是不可取代的。
這就是首都的政治地位!
與此同時,維多利亞女王也看清楚了英國本土的形勢對比,不是維多利亞女王不想抵抗,而是現如今的英軍真的無法抵擋養精蓄銳,實力損失不大的張作霖了。
張作霖南下打出的是北洋軍的旗號,而不是獨屬於他的張家軍。
這其實是一種政治宣傳,除了英國高層和少數訊息靈通之人,大多數底層英國人並不知曉北洋軍就是尤里召喚軍團的資訊。
這種資訊英國政府是不會故意宣傳的,畢竟尤里召喚軍團屢屢擊敗英軍,把北洋軍是尤里召喚軍團的事實公佈出去太打擊士氣了……
隨著戰亂的蔓延,下層英國人已經沒有心思去區分北洋軍的成分,以及北洋軍的來歷。
比起剛出現不久就被消滅的袁世凱,段祺瑞建立的北洋政府在英格蘭地區和威爾士地區樹立起了緣於北洋軍的恐怖。
同時也締造了大批為北洋軍政府效力過的白奸。
這些人不少都被英國政府清洗掉了,但跑出去的仍然不少,張作霖打出北洋軍政府的旗號,說白了就是為了收攏這些曾經為段祺瑞賣力過的白奸。
叛國這種行徑只有一次和無數次的區別,當那些白奸叛變過一次自己的祖國和民族後,他們繼續叛國投敵將不會有任何心理壓力。
這些叛國者心理的價值觀只有一條——誰強就跟著誰混。
如果張作霖不夠強,打出北洋軍政府的旗號自然沒什麼作用。
但如今張作霖所部勢如破竹,打的筋疲力盡,還分散了主力的英軍節節敗退,北洋軍政府的旗號就十分管用了。
不少白奸拿出了曾經為北洋軍政府工作過的職位證書來投靠張作霖,為張作霖提供了大量的地方行政人員!
極大的彌補了北洋軍政府的短板。
索倫紀元15年下旬,多佛爾港口雲集了大批英國戰列艦,維多利亞女王以眾多貴族大臣以及精銳的英軍護衛齊齊登上戰艦。
這是一次沒有對外公開的隱秘撤離活動。
倫敦首都只剩下布勞恩首相為首的內閣政府扛著,維多利亞女王則帶著眾多英國權貴離去。
同時還帶走了數萬經過血戰磨練的大軍,以及他們的家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