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硝煙瀰漫的戰場上,身穿卡布其軍裝和英國平民服的武裝人員,在層巒疊起的屍體中,將一把把還能用的火槍撿拾起來。
段祺瑞騎著一匹高頭大馬,在眾多衛兵的簇擁下來到戰場的一處高地上,放眼望去,遍地紅豔豔的屍體!
一隊隊舉著手臂的英軍俘虜從段祺瑞下方走過,這一刻,他找到了自己最風光時的意境。
“經此一役,通往倫敦的大路洞開,用不了多久英國佬就要準備第二次倫敦保衛戰了,哈哈。”
周圍穿著灰色古怪軍服,卻是一副白人面孔的高階軍官連聲附和:“大帥旗開得勝,聚殲10萬英軍,我們北洋軍必定成為英倫三島的新主人。”
經過數個月的轉戰和侵略,當初段祺瑞手下兩萬規模的試練官兵所剩不到4成,但麾下部隊規模卻不降反增,膨脹到了5萬多人!
這可是沒有計算烏合之眾的數量,全都是清一色的野戰部隊。
若是把忠於段祺瑞的地方保安團也計算進去,人數早已破10萬大關。
除此之外,經過數個月不計成本的投入,段祺瑞麾下控制的軍工廠也完成了漢陽造的仿製工作,這5萬大軍軍服雖然沒有統一,但槍械方面已經做到了人手一把漢陽造。
當然,結構不算複雜的手榴彈也個個具備,這次試練軍團的降臨無疑將英倫三島的軍備水平整體拉昇一個等級。
但對於英倫三島的白人而言,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漢陽造再落後也是一款成熟的後膛槍,殺人效率根本不是燧發槍乃至米尼步槍可以比擬的。
更不用說一炸一大片的單兵利器手榴彈的廣泛使用了。
如今不單單是尤里投放的試練軍團,近半年時間過去後,英國政府那面也照葫蘆畫瓢仿造出了漢陽造和手榴彈。
沒辦法,時間太過緊迫,維多利亞女王等不及自主研發的後膛槍,直接拿繳獲的樣板進行仿造。
正因如此,雙方使用的後膛槍差不多都一樣,戰場上繳獲的武器彈藥直接就能拿來使用,倒是初步做到了裝備口徑的統一性……
理所當然的,如今試練軍團的武器裝備優勢已經被大大拉平,難以仿造的火炮和更先進的毛瑟步槍,試練軍團中的儲備彈藥早已耗盡,只留下了幾個樣板留著自主仿造研究,戰場上已經看不到威力巨大,射速超快的後膛炮了。
因此,雙方在武器裝備上已經被拉到了同一水平線上。
戰爭是軍工科技最好的催化劑,特別是大英帝國這種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工業體系完善的國家,仿造武器的速度還是蠻快的。
只可惜,雙方的武器裝備水平雖然拉平了,但除了最開始撲街的袁世凱之外,剩下的三大軍閥都已經徹底坐大,並且近半年的戰爭將英倫三島超過六成地區打成白地。
尤其是戰亂中的鄉村地區,就連英軍士兵在路過的時候都會就地徵集補給,還是拿著政府簽發的檔案依法徵集。
如果給不出,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