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帝國中樞的尤里資訊來源的門路雖然廣了,但真正的國家大事其實探查不到多少,最多也就對當地以及所在國的一些事情能多得到資訊。
因此,沒有了情報部門匯總賣力的尤里,並不知曉倫敦政府已經開始一船一船的往南美洲走私軍火。
倫敦政府之所以把革命火種的希望寄託在南美洲而不是北美洲,主要是南美洲早在幾百年前就被歐洲殖民,早已開發成熟地,人口稠密,並且很多土著都皈依了天主。
皈依天主其實就是思想和文化上的統一,換句話說就是更利於歐洲世界的統治和滲透。
人口多代表著社會矛盾多,革命的時候炮灰就多,自然容易引爆革命盛宴。
思想文化上的接近,則代表著當地的革命組織更容易接納來自西方社會的援助甚至是指揮!
反觀北美洲,雖然出現了短暫的蘇聯王國和易洛魁大同盟,但畢竟根基太淺,出現的時間不長,沒有深入印第安土著人心。
所以北美洲人口最多的印第安土著很難凝聚在一起發動革命,他們還停留在一個個部落的思維慣性中。
這也是太平天國和蘇聯王國分崩離析那麼快的重要原因。
當然,如果索倫帝國失去對北美洲西海岸和中部大平原的軍事壓力,對這裡的統治也會迅速崩塌,就好比當初這些印第安土著背叛太平天國和蘇聯王國一樣。
若是英國人在北美洲宣傳革命,中部大平原和西海岸地區根本無法成功,光是語言門檻就足以讓英國間諜頭疼無比。
而索倫帝國本部的幾個大洲,早就被索倫帝國殺得服服帖帖,民心安定,革命的火藥早被之前的正義法庭折騰沒了……
中美洲的瓜地馬拉行省,當初的血戰人口流失特別是青壯損失十分慘重,沒有足夠的青壯,怎麼去發動革命?
正因如此,英國人只能選擇在南美洲搞事情,畢竟當時南美洲的崩潰實在是太快了,後期很多國家都沒怎麼抵抗就順風而降,為南美洲各大行省保留了人口元氣。
而且大量的政府高層投降,使得索倫帝國沒有大開殺戒,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革命火種。
所以,倫敦政府利用尤里閉關的特殊時期,在南美洲各大行省的革命運動搞的是有聲有色。
從最開始一點革命苗頭都沒有發展出見不得光的革命組織……
只不過到了這一地步就遇到了天花板,索倫帝國對革命黨的處分太嚴厲了,完全是抱著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的態度。
除非真的發動起義,不然革命黨就只能掛著黑惡勢力的皮囊做事情。
還不能去挑戰當地政府的底限。
譬如鼓動民眾罷工遊行,宣傳一些違法口號思想之類的,都會遭到索倫帝國的嚴格打擊。
言論自由那是完全不存在的,在家裡跟親人發洩心中的鬱結沒關係,敢到公眾場合宣揚‘不良’思想,只需要有一個人舉報,立馬就是全家遭殃。
嗯,舉報是有獎勵的,獎金就是從被抄家的那個倒黴蛋財產中勻出一部分。
由於這種言論管制往往伴隨著絞刑殺戮出現,所以在南美洲民間將其稱之為‘血色恐怖政治’。
這種高壓管制下自然是民怨沸騰,但社會運作卻出奇的好,正因為大家都知道犯事了很可能家破人亡,反倒是更加約束自己和家人的行徑。
正因為這一點,導致明明南美洲的社會各個階層對索倫帝國的統治嚴重不滿,革命黨卻始終無法冒頭,或者說他們沒有膽子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