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舉著單筒望遠鏡看到舉著星條旗的藍色大兵以戰鬥隊形漸漸逼過來,步兵方陣的間隙則是一門門被騾馬拖拽的火炮,型號和尤里所部一樣五花八門,良莠不齊……
這就是北美殖民州的現狀,在歐洲大陸戰場上已經變成常規武器的新式六磅野戰炮,在北美十三殖民州堪比‘神兵利器’。
無論是英軍還是美利堅合眾國草創的‘美軍’,都把這玩意當作寶貝一樣使用。
至於更先進的12磅野戰炮,整個北美十三州加在一起,都不超過一手之數……
最要命的是,北美十三殖民者根本沒有自造新型六磅野戰炮和十二磅野戰炮的能力!
一般人或許對新型野戰炮沒什麼概念,根據尤里對自己所統領的火炮瞭解,舊時的六磅野戰炮的射程和威力就堪比前世某蟎蟲帝國引以為傲的紅衣大炮……
原因無他,質量差距太大!
而新型六磅野戰炮的炮彈雖然沒多大區別,仍然是圓形的實心彈,但炮膛和黑火藥的質量卻完全不同。
材質更好的炮膛可以承受更大的膛壓,所以可以使用爆燃質量更高的顆粒黑火藥,射出去的炮彈自然打的遠射得狠!
唯一變化不大的是命中率的問題,這是滑膛炮的硬傷,也是圓形炮彈的侷限性,很難出現質上的飛躍。
不過這個年代的火炮命中率都不咋地,自然也就無所謂了。
如果火炮命中率高的話,戰場上火炮處於弱勢的軍隊還怎麼打仗?
線列步兵能頂著炮彈前進,一個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在於火炮命中率不高,要是換做後膛炮的命中率,密集的線列方陣早就被炸的人仰馬翻了……
無論是尤里還是對面的‘美軍’使用的六磅野戰炮,其實都是北美洲的仿製品,比老舊的野戰炮要強上那麼一丟丟,新品不容易炸膛嘛!
但跟歐陸普遍列裝的新型六磅野戰炮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即便如此,北美殖民州的將軍們也習慣將其成為新型野戰炮……
材質雖然不過關,但好歹款式是一樣的。
“看來蓋茨那傢伙的決心挺大啊,一次性把所有的機動部隊都拉出來了,倒是省得我戰後一點點清剿殘敵了。”
尤里拉開個人面板的小地圖,上面密密麻麻的全都是聚集在一起的紅色大圓點。
一個圓點就代表了一個營級作戰方陣。
美利堅合眾國的軍隊編制和英軍不同,喜歡以營級隊伍作為基本作戰單位。
其實,美利堅合眾國的軍隊這麼編制主要是因為軍隊成分太過複雜的緣故……
英國人已經用事實證明,大規模會戰中以團級部隊作為基本作戰單位才是非常可靠的。
這樣更利於指揮協調和保證部隊能承受更大的傷亡。
營級部隊作為基本作戰單位更適用於小規模的區域性戰鬥。
連隊則是一個排槍方陣的人數,用來剿匪或許足夠了,但作戰還是太過單薄……
排隊槍斃時代的軍隊編制是死板而嚴謹的,由於戰鬥需要大量火槍聚集齊射或交替射擊才會造成足夠殺傷力,所以往往採用大編制作戰。
而火槍的簡單易用性,大幅度降低了徵兵的條件,讓士兵補充變得更加容易,軍隊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說白了,排隊槍斃時代拼得就是誰人多槍多火炮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