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是霍家購買負責開發的南沙,立下耗時二十年的初期開發時間,和記黃埔儘管比霍家強上不少,一連開發三處絕對是項要命的工程。
況且!!
基礎建設是從零起步發展,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深耕三塊土地,屆時如何考慮回本的問題?
通常情況下,當地政府完成基礎建設,招商引資給予一定的稅率優惠,可最後都是要以當地稅收來反哺政府。
那麼,問題來了。
和記黃埔含辛茹苦建設好三處區域,天庭帶頭振興當地經濟發展吸引企業入駐,工廠和服務設施虹吸人才和經濟。
和記黃埔的投資又該如何收回?二十年後再問當地政府索要初期投資成本?還是說二十年後以當地稅收盈利?
當地政府如果有錢,國家有錢可以投資,那麼還需要天庭做什麼?
也就是說,一切成本只會在二十年後逐漸收回,這也是天庭不肯進場建設,卻讓和記黃埔打頭陣的原因。
天庭的資本需要用於發展,和記黃埔則沒有這個必要,因其並非全資控股而是後孃養的。
至於...會遭到股民和股東的反對?
開什麼玩笑,投資三處基礎建設"絕對"不是慈善,而是出於為集團盈利的"正常”投資行為。
只不過回報週期長了一些,卻勝在極度穩健絕對可以盈利,即使二十年回不了本也可以三十年、四十年、甚至五十年都沒有問題。
無論災難還是戰爭,只要這個國家還在,就會持續以稅收的形式反饋。
雖然很多股民可能活不到價值兌現的那天,可投資本就沒有固定價值兌現的期限,反對也是毫無意義的行為。
然而,何朝瓊卻沒有應下!!
何朝瓊不管林鋒如何搞垮和記黃埔,也不管如何將和記黃埔拆分,甚至可以不管天庭何時吞併和記黃埔。
但是,在何朝瓊的內心中,和記黃埔是屬於她與林鋒未來孩子的資產。
要完成對三處特區的基礎建設,還是在如此短期的壓力下完成,更是在揹負黃埔船塢這個吞金獸的情況下,不將全部產業賣個底朝天怕是不成。
即便如此,和記黃埔仍是無法承受,還必須揹負一筆足以將自身壓垮的銀行貸款方可。
屆時!!
即使完成三處特區的基礎建設,和記黃埔除了一身外債僅剩空殼,好不容易熬過價值兌現期,揹負的利息也已然不堪重負。
漫長的投資期間過後,和記黃埔留給他們孩子的將會是什麼?
沒有資金,沒有產業,沒有社會地位,僅有一個持續稅收還款,持續繳納銀行利息的空殼而已,這不是何朝瓊想要的結果。
心知何朝瓊的打算,林鋒出言緩和道:“和記黃埔很快會迎來大變局,需要儘早作好準備接管前海,這關乎到天庭未來五十年內的發展。”
造船!!
儘管沒有得到確切的結果,林鋒也非常有信心從美利堅手上拿到訂單,前海作為最重要的發展地區,當然要交給最信任的人。
這也是林鋒對何朝瓊作出的承諾,從和記黃埔割裂出去的黃埔船塢,將會給予他們未來的孩子。
"和記黃埔會全力配合天庭!"何朝瓊也立即做出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