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天庭而言不過是少賺了相當一部分利潤,同時也得罪了新嘉坡這一東南亞國家。
但於新嘉坡而言,卻喪失了國家主權信用,離岸金融中心和自由外匯市場都是個屁。
區區數十億美元,便擊潰了新嘉坡的金融戰略佈局,在林鋒看來是筆非常划算的買賣。
然而,麥理浩卻說道:"我希望你能與新府完成這次交割,相信你佈局黃金也不是單純為了得到錢。
"香江的工業化已經走向盡頭,轉型金融服務業是大勢所趨,可以用這筆黃金期貨作為交換,從新府拿到黃金交易市場的份額和儲備人才及公司,我…會允許你加入黃金港交所!”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立場,每個人也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林鋒卻代表天庭維護天庭的利益,而麥理浩卻是從全域性的角度出發。
自63年東南亞馬來成立馬來聯邦,兩年後新嘉坡毫無準備的被一眾馬來國家踢了出來,面對生存壓力不得不奮發圖強。
幾乎每當國民素質提高一些,便將產業升級一刻不停的在轉型,國民也是將國運統統賭在李家一門,根本不用換屆或選舉由李家牢牢把控政權。
在這種一刻不停的發展道路上,新嘉坡的金融業確實要走在香江前列。
香江狹小的地域和漸長的薪資,無法支撐龐大的輕工業和製造業,有著英倫成熟的金融力量,面臨轉型金融服務業算不上兩眼一抹黑,但卻同樣心裡沒底。
國家與地區的經濟轉型,遠比企業集團更為複雜,畢竟公司只需要為自己和員工負責就好,政權卻是要為所有企業及民眾負責。
已然有著一定底蘊的新府黃金交易所,儘管此次被林鋒算計導致功虧一簧,但相對的經驗和人才等大體框架還在。
擊潰新府交易所對天庭沒有好處,對港府就更談不上有何利益,但逼迫新府割出部分黃金交易所,卻能大大增強香江金融服務業的底蘊。
如此一來,香江金融服務業的轉型邁進一大步,天庭儘管虧損部分利益卻能更深層次切入香江金融領域,新府的損失也能減少相當一部分,可以說是三方共贏的場面。
麥理浩真不愧是港督!!
即使面對如此窘況,都能找到最適合三方利益的做法,但這只是籠統的概念沒有細節劃分出利益,包括香江黃金交易所的佔股份額以及新府需要出讓的資源,還都需要慢慢談...
"可以!”
林鋒考慮片刻回答道:"就等那位新府的負責人抵達再談吧!”
無論是港府出讓多少份額,還是新府需要付出多大代價,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談攏的事情。
"好!”
事到如今,麥理浩也不著急了,拖得越久黃金的價格就會越高,新府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大。
而既然林鋒同意擊潰新府黃金交易所,而非單純的想要撕下更多的金錢,那便與港府的利益不謀而合,港府自然也要幫助天庭獲得更多的利益。
"那麼,滙豐的回款又怎麼說?”
沈弼全程聽完兩人狼狽為奸,當然也在站在滙豐的立場考慮問題,直言不諱道:"天庭與新府的交易即然沒那麼快完成,可以用400萬盎司期貨訂單,平倉10億美元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