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邵氏併入無線的人馬,根本沒有足夠的職位讓他們上崗,天庭影業願意接盤倒也沒什麼所謂。
以天庭影業的體量,根本無法同無線相提並論,放開了挖人又能挖多少?
況且,挖人也不是白挖的。
這些員工多數都與無線或邵氏簽訂了勞動合同,中途跳槽的違約金當然是由天庭影業支付。
這段時間憑藉勞動合同,無線便賺取到近二百萬巷幣,簡直跟白撿的一樣。
至於,無線的肱骨重臣,他們是不會走的。
不僅是因為與無線和邵氏有著幾十年來的情誼,也是他們在無線和邵氏內部位高權重,即使到了天庭影業也沒有足夠的位置給他們。
殊不知...
無線還算有著年輕與活力,但邵氏早就垂垂老矣,當年帶領邵氏走向輝煌的肱骨重臣,此刻卻在被時代逐步淘汰。
這也是眾多企業的通病!!
當企業完全定型,老員工地位鞏固,一大堆追隨打天下者等著論資排輩。
年輕人進入公司完全看不到上升空間,自然而然便不會有歸屬感,跳槽也就成了順理應當之事。
而一旦企業缺少年輕思想和精神,整個公司就會隨著老員工一樣,逐步走向"企業老齡化"。
整個邵氏電影,也就林原還有些價值,儘管思想老邁卻有著獨到的武俠見解還算有些市場。
至於,無線
在林鋒眼中只有價值的無異於是"無線藝員培訓班"。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成就一家企業強大與否的根本終究是在"人”。
一切之根本,在於人才儲備。
哪怕戰爭剛剛結束三十四年,當初被炸得一乾二淨,仍處於冷戰狀態的德國,依然有著人才底蘊可以重啟。
同樣剛剛結束戰爭的日島,也是因為有著足夠的人才儲備才得以經濟騰飛,並即將迎來空前的繁榮與背後的危機。
香江的基礎設施和教育,以及天然的地理位置和其它因素,決定了給予香江企業騰飛的條件。
從零開始培養的藝人,天庭影業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香江也同樣沒有影視類的大學。
也就僅有根深蒂固的無線,才有足夠的能力做成一個"培訓班”罷了。
三個月學習基本知識,三個月進行實習活動,對藝員、舞蹈、司儀進行批次生產,做到自產自銷。
無線的當家花旦,幾乎都是出身於無線培訓班,已然成為無線的揺錢樹。
既然天庭影業不具備這樣的底蘊,那就在只好花費巨大的代價挖人,成本遠遠高於負責培養的無線電視臺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79年的這批,林鋒並沒看上幾個,就算麥佳在一旁出謀劃策也是沒用,既然對這些名字印象不深刻,那就代表日後的成就極為有限。
反倒是74年已經畢業的這批藝員,讓林鋒眼前一亮。
"這個周閏發、吳夢達、任搭華,都給我挖過來與天庭經紀簽約…"林鋒大筆一揮的說道。
有了裝置,就得挖技術人才,現在有了技術人才那就得挖藝人。
整個無線在林鋒眼中,就像個寶藏充滿驚喜。仟仟尛哾
"好的,林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