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鄆王殿下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強調此通訊體系於戰時,只進行重大軍事之溝通與決議,至於其他,一線將領應當盡職盡責做好,不然我派你到前面去做什麼?
在這一點上,鄆王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要知道,一線作戰部隊的軍心士氣、地形地貌乃至天氣變化等能對戰爭產生影響的因子太多了!
縱然能進行無比接近於後世的實時溝通,他不能也無法操控全域性作戰,進行各種遠端微操勿六,把派出去的將帥們當做高階傳聲筒……
趙楷:我姓趙不姓蔣,也沒打算剃光頭,謝謝。
宗澤:六六六。
……
就這樣,黃河以南大宋禁軍的趙楷,與黃河以北滑州一帶的宗澤,短短兩個時辰內,就完成了一次前無古人的史詩級軍事作戰溝通。
雙方對於這一次對話,都很滿意,儘管雙方還從未見過一面,但僅憑軍訊上字裡行間資訊的傳達,彼此卻莫名地有了十分奇妙的默契。
有趣的是,鄆王殿下最後一次回信過來的時候,點名道姓地向宗老將軍要一個人——
誰?
除了岳飛,還能有誰!
當然了,此時戰事緊張,岳飛南下進京得等這次把金軍徹底驅逐出境後了。
又幾日過去,時間來到了三月中旬。
黃河以南一帶,一直都向北而行的十二萬金軍忽然掉頭向西,同時,完顏宗翰派出兩千精騎快速北上渡過黃河,去向還在滑州駐守的後方軍隊傳令,同時護著他們在二月底之前向西撤退,不要與宗澤軍糾纏……
幾乎是金軍這邊一動,宋軍這邊的趙楷與宗澤便隔著兩百多里地,進行了一次超遠端的軍事議事!
宗澤不愧是當世名帥,一聽金軍的動作,便立刻判斷出對方必然是缺糧了!
同時,這位老相公還犀利地點出,此番金軍西進必然不只是為了到關洛之地解決軍糧的問題,更意圖染指乃至掌控河東之地!
《讀史方輿紀要》中談及:
“秦、漢以降,河東多事,襟帶河、汾,翼蔽關、洛,推為雄勝。”
自古以來,中國曆朝歷代的版圖拓展過程中,“控河東之地,威北方胡虜”早已是絕大多數高瞻遠矚的戰略家之共識。
以前,北方的遊牧民族在南下的時候,往往都會從雁門關南下,奔襲關中地區。
而河東這塊平地,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關中平原東南翼最大的一塊戰略緩衝地帶。
宋人多步兵而少騎兵,反觀金國雄踞北地,不僅覆滅了大遼,蒙古一帶更是深受他們壓迫,成千上萬的優良戰馬正源源不斷地輸入金國之中。
而這也是正史中,後來金兀朮能屢次發兵南下攻打南宋的最大底氣。
如此強大的金軍,若能掌控河東之地,進能直入極為富庶的關中,切斷大宋中央與陝西路的聯絡,退能也能憑藉騎兵優勢,在河東平原上來去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