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十來分鐘,林奇就接到了好幾張虛擬名片。
有些看起來有點用的,林奇也就納入腦波儀的通訊錄,有一些明顯用不上的,就默默的刪掉。
至於他這一次,對於考核的信心。
在結果還沒有出來之前,他現在只能說有九成的把握。
第一輪是他提交的演算法,應該沒有其他人能超過,也就是第一輪結果公佈,他肯定是第一。
第二輪,他提交是4級技術,預計他還是第一人。
4級技術,技術透過低逼真度的實驗室環境驗證。
無論是“林氏模板”圖紙,還是腦波儀匹配技術,都是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和時間的。
就算有人能從林奇公佈的演算法中看出思路,但要徹底理解,還需要一定時間。
理解的這一段時間,就算非常的順利,那設計出一款匹配的圖紙和一套自適應機制,又會耗費大量的時間。
雖然林奇將最困難的部分搞定,但不代表著,其他人就能彎道超車,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系統。
……
改造組考核場地
於明看著場地中心的投影,第一輪結果公佈,不出意外,林奇得了第一名,而他得了第二名。
於明並沒有氣餒。
對於林奇這個人,他當然是佩服的。
只是時代變了,現在已經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的年代。
就算他在晶化區,被林奇救下了一命。
但一年只有一個名額的腦域師考核,他絕對不會放水。
說起晶化區的冒險,於明可以說是因禍得福,要不是那一次,他估計不會注意到林奇。
由於在晶化過程中,受到了內傷,他也就早早返回了火星。
同時牢牢關注林奇的動向,果不其然,就在腦域師考核網上看到林奇演算法的公佈。
剛看到演算法時,他對林奇的勇氣表示佩服。
這種破解胡平極限的演算法,就這樣大咧咧的公佈。
要麼對自己自信,要麼是太無知。
要知道那個時候,離考核還有一個來月,如果別人從他演算法中得到靈感,完全有可能後來者居上。
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技術的實現方法,往往不是唯一。
於明第一時間就從中找到了靈感,加之他還得到了天啟公司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