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有點讓人懷舊的詞。
對於文藝作品來說,這是個美好的感覺。
但對於商業産品來說,這是個爛透的感覺。
無需多過介紹,當我們有關於小靈通的記憶,也有關於它再也見不著的記憶,我們就知道,它曾輝煌,也很快沒落。
最頂峰時,小靈通為斯達康帶去了25億美元之巨的收入。是陳子邇現在身家的近四到五倍。
然而它一開始就,
華爾街也這麼認為,所以但凡斯達康的財報不如預期,哪怕少一美分,它的股價都會重挫。
肖安林似乎像是那種聰明人。
但陳子邇記得,秦業說他最擅長細節把控,所以這種宏觀判斷……會是他自己的判斷嗎?
“雖然是不同功能的産品,但既然你已經做了比較,不如就說說,我好受教。”陳子邇淡淡的講。
“受教談不上,”肖安林表情都認真了不少,“不過我想說明一點,spod和小靈通在我看來完全可以做比較,甚至不止它們,比較從來都不是隻能在同類之中進行,在我的眼裡,它們都是産品。”
陳子邇眉毛一抖,這不會是個‘糾錯精’吧?這句話你有必要講嗎?你特麼告訴我這個有什麼用?秀一下你的産品觀?
好在,現在的他,胸襟已今非昔比。
“嗯,您是技術派?”
“不,”他擺著手微微笑,“我是市場派,我看市場需求,所以我說ut斯達康很有運氣成分,它的需求實際上是中國電信的需求,從移動拆分出來後,中國電信的固話業務飽和,需要尋找新的贏利點與移動和聯通競爭,而斯達康正好抓住了這個機會,這是它的運氣之一,但也可以說成是機會抓的好,而我之所以下那個結論,更多一點還因為小靈通是個落後的技術,以落後而一直佔據市場。連我這個非技術派,都說服不了。”
“那你認為ut斯達康最後會如何?”
“我個人,不看好,”肖安林笑著說,“或許它轉型成功了,也能活,但轉型很難,盡管武鷹是個很厲害的人。”
陳子邇歪頭,“那你為什麼不看好斯達康可以轉型成功呢?”
“一個小小的氣氛,可能人們不太注意,但我覺得即使這點很細微,卻也很重要。”
“小差異?”
“我知道陳總擅長戰略和視野,我可能略有不足,也許天生是愛盯著小的東西……”他像是在整理思緒,“我覺得ut斯達康的管理氣氛出了問題,具體來說,這家去年3月就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公司”什麼都要向國際通訊巨頭看齊,堅持這個觀點的人與本土化且實際掌管公司的人會形成無法避免且無法調和的內鬥。”
陳子邇小眉頭皺了皺,“雖說一家公司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可核心團隊如果總有扯不開的內鬥,那麼核心能力也就如同泡影了。”
肖安林肯定:“說的對,忽然興起是運氣,對核心能力的保護不夠導致轉型困難,而轉型這種事,事後諸葛亮都說怎麼不轉型啊,只有身在其中的人知道,這本身就很難,所以就像雪崩邊緣,多一點壓力最終就會無法挽回。”
是啊,理論知識誰不懂呢,産品要有核心技術,小靈通沒有,結構要多樣化,小靈通太單一,總結起來都很簡單,然而武鷹本人不知道嗎?
所以他更需要能把細節做好的人。
“肖先生,spod想要開啟日韓市場,而我們需要一個能把不同的國情、不同型別的市場甚至還夾雜著些民族情緒等複雜的情況處理妥當的人,您就是我要找的人。”
“這麼快?我記得,才剛剛進入港澳不久。”
“一點都不快,”陳子邇輕輕搖頭,“如果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這已經很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