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直接開進市委。
真的有很多人在等著見他,但可惜一把手在哪裡是第一順位的人。
韓曉光書記是身形很纖瘦的人,帶著眼鏡,面板白白的,之前只在電視裡看過,第一次見到真人。
沒有助理,沒有秘書,沒有事先和公司高層商量,剛一落地就被接到這裡,他要一個人決定基調、節奏以及最後的結果。但陳子邇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在此之前,一切的事情都由他做主,從此以後,更加如此。
踏上會客廳的軟毯,陳子邇與書記親切的握了手。與見薛博華父親一樣的客套話要再說一遍,但幾乎也沒什麼營養。
落座後,韓書記說:“你這次可不得了啊,人在美國,卻在國內放了一個大炮仗。”
陳子邇說:“萬裡奔波,就是為了掙美國人的錢去的,錢到手我這不就立即回來了。”
與會人員哈哈大笑,就是韓書記也沒想到這年輕人竟還調皮的餘力,見了這麼多人,40歲的可能都不如他現在的沉穩。
這小子果然不一般。
“你這話說的我們都愛聽,也有志氣!”
“謝謝書記誇獎。”
“嗯……”韓書記點點頭,“不過其實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我,你是如何在這個年紀就取得這樣的成就的?”
陳子邇照實講述了投資中華網的前前後後,都是沒什麼新意的東西,當然重點強調了自己也沒想到這一步。
說完了之後,韓書記又問:“你現在在中海開辦了哪幾家公司?”
陳子邇講:“主要是布丁便利店,另外我也籌備了一家連鎖酒店,還入股了一家小型地産企業。”
“布丁我知道,中海開了很多家,便利了老百姓,口碑很好啊。”
“還要繼續努力才行。”
“前一階段你也為自己的母校做了筆捐款,感恩圖報這也很不容易,中海近年來很少有你這麼優秀的大學生了。”
他這話一出口其實就是幾個月後的全市優秀畢業生第一名。
盡管這是虛名,但這是他與書記之間的一道聯系。
手握鉅款,陳子邇心想幹脆就別等別人開口了,被逼和主動,在我黨的眼裡可差的多了。天朝上國自古如此,你給他面子,他給你銀子。
所以他主動說:“來到中海之前我只是個普通的高考生,中海是我認識世界的視窗,我在這裡也生活了很久,對這裡有特別的感情。”
那麼多人都聽著呢,書記自己也倍感舒服。
“如今算是有了一點資源,所以我自然也是希望能讓中海變更好。”
韓書記‘感動’道:“難道你有這份心,如果你有什麼想法和困難就直接提,我們一定盡量做好服務工作。”
陳子邇說:“我想成立一個研究機構,不是小實驗室,要大一點。”
既然走電子消費品,那就要有自己的品牌,要有品牌自然要有自己的技術隊伍。這是個費錢的事兒,但不能不做,也不能晚做,中海其實人力成本不低,但起碼比矽谷便宜,那裡才是真的貴。
最後,也沒必要覺得做不出來,華為不是做挺好麼,阿貍的技術實力也不弱,只要有點耐心,別總想著三年內趕英超美就好。
他現在手握那麼多巨頭公司的股票,失敗了也沒什麼,錢什麼的,躺在家等著就有了,所以何不做一些很酷的事……來裝裝逼?
而且現在成立還有一個好處,明年的網際網路泡沫會導致矽谷人才大量的失業,他印象中總記得貝爾實驗室好像都出了什麼問題。
陳子邇心想,這……總不能怪我坑人吧,誰讓我有錢呢?
而韓書記這時候就有些摸不準他心思了,順著他的話問道:“這多大才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