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吧。自家産的東西,又不值什麼錢。”周易說著話,將一片青綠色的葡萄籽油強塞入張清清的手中……
隨著洞天的持續火熱,遊客的增多;以及洞天葡萄的持續走紅,即便總是當甩手掌櫃的周易,也不可避免的忙碌了起來。
很多問題,也開始顯現。
比如前面提到過的鎮上的交通與住宿以及其他的配套設施的建設,又比如整個葡萄溝的建設與發展,又或是如此大的人流量帶來的治安問題、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等等。
不僅僅是周易,所有跟洞天、跟洞天葡萄扯上關系的人,都跟個陀螺似的轉著,痛並快樂著。
張楚天家的鮮品店,隨著他成功引進了洞天蟠桃和洞天葡萄兩種水果,促使鮮果店進一步發展,張老爹也逐漸放手,讓張楚天漸漸掌握了鮮品店的事務。
藉著洞天水果的超級品質,張楚天成功開啟了上層社會人群的市場。
這部分人,雖然消耗少,但消費高,無論是洞天出産的神秘蟠桃還是洞天葡萄,都被他賣出了一個天價。
當然,這些水果帶來的直接利益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張楚天藉著洞天水果的品質,破開了某些圈子的限制,獲得了無數優質人脈,為公司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
在華夏,商業總是跟權力、跟政|治、跟人脈關系脫不開的。它並不是透明的、完全依靠技術和生産力的東西。
當你有了強大的人脈關系,那麼,在商業上,就成功了一大半。因為只要你有商品,就有太多的“朋友”為你的商品找到出路。
同樣,如果缺乏人脈關系,商業上的成功,也很可能只是空中瓦礫,說不定什麼時候一陣風吹來,就倒塌了。就如同當日的周易。
所有商場裡,總有各種各樣的人脈圈子;華夏的那些頂級的商人,在缺乏利益競爭的時候,在私下裡,都保持著比較良好的關系,至少足夠他們在一個酒桌上談笑風生。
陳金昌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
而張楚天,也在拼命的網織他的關系。
在周易入獄的事情,因為對方勢力背景太大,他能發揮的不多;但若非他在其中盡力斡旋,在那些小鬼一個個的落井下石之下,周家的日子、周易的境況,絕沒有那麼好過,倒那時,說不定又是另一番境遇了。
如果說,周易種植的葡萄,為他連線了一條人脈網路;那麼,葡萄溝的建立、洞天葡萄的推廣種植,低一品級的洞天葡萄大量的産出,就是為張家的鮮品店的帶了一股東風。
除了留給遊客採摘的部分葡萄之外,幾乎所有的洞天葡萄,都被張家的鮮品店收購了過去。
張家的鮮品店,隨著資金的大量投入,藉著人脈網路迅速發展,一夜之間,幾乎在全國各大城市遍地開花。
洞天葡萄、洞天的水果,只有加入鮮品店的會員,才可以購買得到;至於周易那裡的極品葡萄和水果,則必須要高等級的會員、滿足一定的條件,才可以限量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