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有一家三口,爹媽和十六歲的閨女,都是馬大哈。這一天爹在門前壘茅廁,媽在院內縫被子,閨女在廚房和麵學做飯。一會閨女噔噔噔的跑出廚房,問:媽,面多了怎辦?媽頭也不抬的答:兌水!一會閨女又噔噔噔的跑出廚房,問:媽,水多了怎辦?媽頭也不抬的答:加面!最後閨女噔噔噔的跑出廚房,問:媽,盆滿了怎辦?
嘎嘎……哈哈……
溫潤、白佳倫、李前重、劉功成從鎮上開會回村推門進院時候,在撲鼻的肉香和繚繞的炊煙中,正聽見東廂伙房內傳出大說大笑的聲音。
媽氣得咬牙切齒的罵:你個死丫頭喲,長這麼大了連個面也不會和,瞧我不狠狠打你一頓喲!說著站起身來就要進屋去打,誰料卻“騰”的栽了個馬趴;仔細一看腳下,不由得拍著腦門大叫:瞧我這辦的什麼事喲,怎把被角給縫到了褲腿上喲……
嘎嘎……哈哈……
隔著伙房的窗玻璃,溫潤和白佳倫看到老宋坐在灶下一面添柴燒鍋一面哄著躺於搖籃內的孫子,老宋嬸站在案板前擀麵,兩名婦女蹲在牆角處擇菜,四人均被逗得嘎嘎哈哈的大笑著。
一遞一接講話逗趣的人,不用猜就知道是李大腦和劉三腳。
這兩個活寶前幾天差點壞了大事,還有膽敢再來村部大院!劉功成瞧著李前重,氣呼呼的低聲說道;說完就要闖進伙房裡去,卻被溫潤擺手制止了。
溫潤雖生在城市長在城市,但卻最喜歡聽這些俚俗的鄉村趣事。
白佳倫自然也是一樣。
四個人便站在伙房門口靜靜的聽著。
爹在門外壘茅廁的牆,聽見母女兩人的對話,樂得嘎嘎大笑:瞧你們這娘倆,真是一個比一個沒成色的貨。得,誰也別說話,待我出去一人一個大嘴巴吧。可他按著砌起的半人多高的四面圍牆,怎麼也跳不出去,呆愣半天,忽然一拍腦門,尼瑪,只顧壘牆,忘了留門啦!……
嘎嘎……哈哈……
伙房裡的笑聲更大了。
李大腦和劉三腳講完,並腳走出伙房,一抬頭忽然看見站於伙房門口的溫潤、白佳倫和李前重、劉功成,趕緊低頭轉身又往伙房裡鑽。
站住!劉功成喝道。
李大腦和劉三腳乖乖的站住。
轉過身來!劉功成喝道。
李大腦和劉三腳乖乖的轉過身來。
你們兩個跑來村部幹什麼?劉功成喝問。
我們兩個跑來村部幹什麼?李大腦問劉三腳道。
劉三腳問李大腦道:對呀,我們兩個跑來村部幹什麼?
溫潤並不說話,只管和白佳倫、李前重站在當地看李大腦劉三腳的表演。
李大腦彎腰拾起一根火柴棒大小的樹梗,道:伙房裡沒柴了,我來給伙房裡撿些柴禾!
伙房裡沒水了,我來給伙房裡捧些自來水!劉三腳說完,將雙手伸在了院牆角處的水龍頭下。
劉功成惱怒的喝道:別以為我猜不透你倆的心思,你們不就是想著今天工作隊改善伙食了,就打算賴在這裡混個槽頭興旺。我告訴你們,沒門!
工作隊確實要在今天中午改善伙食:因為送醫及時,誤食鼠藥的雞娃鴨蛋等六名孩童有驚無險,安然度過難關。六名孩童的父母湊了六千元現金送給工作隊表示感謝,被溫潤和白佳倫斷然拒絕後,又送來了兩隻活雞、十斤豬肉;溫潤和白佳倫實在推謝不開,只得收下並決定用以改善伙食。
我們要是不走怎麼辦?你能把我們看兩眼半嗎?李大腦嬉笑說道。
劉三腳跟著說道:對,我們要是不走怎麼辦?你能把我們看兩眼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