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李振江就將昨天挑選出來的百名鐵匠進行了封閉管理。
這一百名鐵匠是個人手藝最好的。
按照李振江的設想,距離他們打造出第一臺幽州自產的蒸汽機還有一段距離。畢竟光是精準度就無從算起,每一個匠人的手法都不同,能力也不同,自然打造出來的各種零件與機器加工出來的有很大的區別。
凡事開頭難,只要能夠打造出第一臺蒸汽機,日後的機械生產就將不再是問題。
鐵匠們的教育由黃老先生進行授課。
今天第一課就是尺度的確定。
李振江自然是採用的米,厘米,毫米為單位,不過,因為缺少實際的東西進行精準度量,所以現在只能停留在目測。
根據現在通用的尺度,李振江換算了一下,確定了一米的大致長度。
在二十一世紀,三尺為一米,這是常識,可是古時候的尺與二十一世紀的是不同的。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就有個這樣一段話,“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鄒忌按照二十一世紀的度量方式來計算,那可是接近兩米七的身高,這顯然不可能。
科學最注重的就是一個精準度,有時候萬分之一,甚至億分之一的誤差,經過放大,所得到的結果都是完全不同的。
現在的這個標準只是一種參考,未來還需要不斷的去修正。
“希望能成功吧!”李振江無奈的嘆息了一聲。
他雖然是機械專業畢業,實際能力要比在場的所有人都強,可是他沒時間將精力全部投入到這裡。
畢竟,他的身份是領地的王爺,不是科研人員。
他也做了充足的心理準備,三大桶橡膠,應該能夠經得起多次試驗的用度。
忙完了早上的事情,下午的時候還有一個公開實驗,這是先生們打算親自驗證一下書本上的知識,不僅是為了證明,更是做給學生們看的。
這個時代的學生學習熱情可是要比發達的現代世界高的多,普通百姓因為窮,大多數人沒有學習的機會。一旦把握住了,自然是拼命的去爭取。更何況,自然科學雖然很難理解,可是一旦想明白了其中的因果關係,會有一種靈魂昇華的感覺。那種發自內心的愉悅和成就感,是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
距離實驗還有一段時間,李振江又去軍營轉了一圈。
沙卑城一戰,讓幽州新兵士氣空前的高漲,訓練的熱情也分外的積極。
很有朝氣!
李振江知道,他這一年來的奔波和戰鬥總算沒有白費,幽州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改變,只要再給幽州幾年時間,這裡必然一飛沖天!
隨後,他又回到了王府,看了一下陳淑敏。
昨天晚上陳淑敏的那句話他想了好久,一夜都沒睡。
“你怎麼回來了?”陳淑敏有些怔然。
李振江的習慣一般都是早上出去,直到晚上才回來的,今天這種情況真的很少見。
李振江深吸了一口氣,目光直視著陳淑敏,認真的說道:“昨天你說的話,我想了很久,我也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發生的改變。也許,我的改變讓你感覺到陌生,讓你覺得我不再是曾經的那個我。但是,我要告訴你,我就是我,不管我變成什麼樣,我最愛的人始終是你!”
陳淑敏咬著嘴唇不說話,反手將門關上,李振江與她僅僅隔著一扇門,彼此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呼吸與心跳。
良久,陳淑敏充滿疲憊的聲音從裡面傳了出來,“我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