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絕不是任由蠻族收割的草場!
李振江現在恨不得跟蠻族幹上一架,讓他們知道誰是孫子,誰是爺爺。
不過,現在的軍隊整體素質雖然提升了一大截,但是與蠻族的鐵騎想比,還是遠遠不足。
幽州,或者說整個大楚,拉車的馬匹不少,可是適合作戰的戰馬卻少得可憐。整個幽州軍僅僅有一萬騎兵。
對於普通人來說,步兵對抗騎兵,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
提高軍隊素養告一段落,如何為軍隊弄到更多的戰馬也是一個問題。
最好的戰馬自然是生長在蠻族居住的草原上,少來少去的走私買賣,李振江還能透過那些黑商獲得。可是,一旦成了規模,必然會引起蠻族高層的注意,戰馬最終也走不出草場。
發展熱武器其實是對抗這種原始戰爭最好的方法,而且在老李的壽宴上,李振江見識到了最早的熱武器,火繩槍。
這個時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已經偏離了固有的軌道,走上了另一條發展道路。
這也許就是蝴蝶效應,一個微小的變化,導致漢朝沒有出現,匈奴也沒有被漢武帝趕得跟個兔子似的到處跑。自然,也沒有西遷的匈奴對西方文明的衝擊。
可以說,西方文明避免了一次文明的毀滅與重建,文明沒有斷層,發展到現在,出現熱武器似乎也合情合理。
現在的蠻族屬於那時候匈奴人的後裔,他們一直盤踞在北方廣袤的大草原上,從未西進過。他們不知道,在西方,已經出現了他們鐵騎的剋星。
如果他們知道熱武器的萌芽,不知道還會不會如此淡定的與大楚每年玩貓捉老鼠的遊戲,會不會毅然的西進,將處於萌芽狀態的西方工業毀於一旦。
李振江不清楚,不過,他相信蠻族不會相信自己的不敗鐵騎會敗給一根小小的,會噴火的棍子。
想到了熱武器,李振江頓時感覺到了一絲壓力。
手中的金屬冶煉技術必須要投放到實際當中,同時工業的基礎也要著手建設。
根據手中現有的知識,建造出最原始的蒸汽機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只不過限於材料,限於加工技術的精確性,現在根本不現實。
出海已經被他提上了日程。
等到這個冬天一過去,他就要安排人手去大海的另一端,也就是南美洲。那裡是橡膠的原產地,他不僅要讓他們帶回成品,更是要將橡膠的種子帶回來。
有了橡膠做密封圈,工業才可以說真正踏上正軌。
不過,這是一個過程,急不來。
如果一切順利,後年年末,第一批蒸汽機就會問世,但是要想工業機械跟得上發展程序,還需要再等上六年左右。因為橡膠從種下再到可以產膠,這段時間一共需要最少六年。
也就是說,至少八年內,工業別想著會大踏步的前進。
時間來到了九月一日。
這天一共發生了四件事情。
第一件事,第一批成品玻璃問世,李振江立即安排人手分成兩撥,分別前往京城和金陵,在這兩個繁華之都進行拍賣。這一來一回的,至少也要一個月的時間。
他派人出去一趟自然不只是為了賺錢,更重要的是採購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