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秋兒沉默了許多。
雖然她沒有資格出席李振江的成年禮,但是一牆之隔,憑藉她的耳力還是清楚的聽見了李振江的一言一行。
雖然心中早有準備,可是當這一天真正來臨時,她忽然之間有些失了方寸。
王爺不可能是她一個人的,相比於那些另王爺為之暫時駐足的鮮花來說,她又是幸運的。因為她是王爺的影子,註定要伴隨王爺到天涯海角。
秋兒這麼想著,突然之間感覺心情大好。
李振江沒有那個心思去觀察秋兒作何表情,此刻,他在心裡正盤算著應該採購些什麼東西。
按照現代的劃分,李振江將幽州的產業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農業和畜牧業都屬於第一產業,大楚現在以農業為主,幾乎佔據了全國gdp的八成。
這倒是與古代的社會體制相吻合,重農輕商嗎。
可是幽州不一樣,由於常年戰亂以及環境惡劣,那裡的農業不發達,成片的土地被撂荒,尤其是那些位於幽州北部,緊挨著蠻族的土地,幾乎沒有任何人種植。第一產業是幽州最薄弱的環節。
第二產業還好,可能是因為打仗的原因,那也是相對於幽州現狀來說,放在全國根本排不上號。
最突出的就是第三產業了,因為臨近邊境,其中蘊藏著鉅額的利潤,奴隸買賣只是其一。還有更暴利的,食鹽換戰馬。
蠻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他們不事生產,以遊牧為生。每次吃肉的時候,要是不加鹽,那味道難吃不說,人如果長時間鹽的攝入量不足,是沒有力氣做事的。不過食鹽在大楚也是緊缺貨,更是戰略物資,那些食鹽交易都是走私貨。
不過,發達歸發達,卻發展的太過畸形。只有個別行業不受當地經濟影響,其他則一塌糊塗。
首先要解決人口與糧食問題。
現在李振江有錢了,想要弄到人口,確保人口不是總想著從幽州逃跑,他只能將目光放在那些奴隸身上。
不可靠的外族奴隸還是留在內地進行調教吧,李振江可不想將這個不穩定的因素放到方便逃跑的邊疆。
每年都有生活不下去的人將自己的兒女販賣給奴隸販子,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得罪了皇帝,或是犯了事兒,全家被貶為奴隸。
這其實是幽州人口的主要組成部分。
那地方沒人願去,除了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和軍隊,其他超過九成的人口都是被驅趕至此充當屏障的奴隸。他們到了幽州,過上一些年自然會解除奴隸的身份。
蠻族因為民族特性,他們可不會拿出多餘的糧食來解放這些被驅趕至此的奴隸。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會將屠刀架在奴隸的脖子上,直接咔嚓了省事。當然,有的時候他們也需要一批奴隸為他們放牧,充當他們的後勤人員,以及天然屏障。
是的,這些野蠻而又狡猾的畜生,每次大楚揮師北伐的時候,他們都會把這些屬於大楚的子民趕在最前線,讓他們充當他們的盾牌。
面對自己的同胞,作為將軍,作為士兵這一刻該如何抉擇?
對面是與自己留著相同血脈的同胞,自己的屠刀怎麼能指向他們?可是,如果放任他們不管,他們必然會衝散己方的陣型,那麼那些軍中的好男兒的生命,後方百姓的安樂又由誰來保證?
可以說,每一次選擇都是一場煎熬。
正因為本國的奴隸無處可逃,所以他們才是最可靠的。
當然,前提是要給他們活下去的希望。
“王爺,到了。”秋兒輕聲道。
李振江收回思緒,不知何時已經回到了王府。
陳淑敏正焦急的站在王府門前等候。
在此之前,李振江對她早有過交代,可是她還是不放心。當她看見李振江衝她笑著點了點頭,她心中明瞭,事情已經成了。
她並不知道上午所發生的事情,還以為李振江事前向宮中透露的訊息起了作用,皇后當場賜婚來著。
李振江也沒有向她說明情況,畢竟他現在很忙的。
這件事肯定是瞞不住的,那麼多大臣在場,早晚會傳出去,到時陳淑敏自然會知曉。
李世安接到了宮中傳回來的訊息,他輕輕敲擊桌面,看法與他母后不同。
他不認為李振江會倒向李澤天,那天李振江將李澤天揍了個半死他是親眼所見。他們之間的矛盾其實已經可以用不死不休來表明,更何況李澤天就是一個小心眼,當眾丟了那麼大的面子不找回來才是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