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不同意,他還可以罵人來消磨時間。”
“罵了之後如果還不爽,可以畫個圈圈詛咒別人,讓別人倒黴。”
“還可以開拓新領域啊,比如這回歌劇,下回可以下海拍片。。。。”
“這麼一想,林海文餘生還是有不少事情可做的嘛。”
“就是就是。”
……
巴黎高美的林海文研究中心揭幕第三天,舉辦了第一場探討活動。
主要嘉賓三位,林海文字尊,格哈德·裡希特,老加斯佩——三座繪畫界的豐碑,這也讓本場研討會成為最高規格的一場活動。
探討主題相當的聳人聽聞。
“裡希特、加斯佩對源古典主義的學習成果討論”
這兩位從去年開始學習源古典主義的巨擘,一年來已經有所成績了。他們各自帶來了兩幅畫,格哈德帶了一片草地和一片森林,而老加斯佩帶來了一個蘋果和一筐蘋果。四幅作品都有著典型的源古典主義色彩。
那種流動的、層次的、豐富的和脫俗的目感,在一幫專家眼裡,就跟探照燈一樣閃亮。
這兩人真的畫出來了。
去年格哈德和老加斯佩對外說要學習源古典主義,多少人覺得這只是大師的氣度和對林海文的贊譽,但今天,當這四幅畫拿出來之後,所有清楚地明白,大師之所以是大師,嚴謹是必要的特質——他們真的去學習了,用了一年時間畫出來了。
以林海文的分類看,在源古典主義上,他們所處的水準大約和王鵬一個級別——啟蒙期,只是顯然深厚的功底讓他們超越王鵬,走的更遠,更接近成熟期,但確實,還沒有到成熟期。
“對技法的挑戰太大了。”格哈德苦笑地看著林海文:“說實話,如果是三十年前,我可能可以做得更好,但今天我已經疏於挑戰技法和基本功太久了,哪怕盡力去找回狀態,也無法做到最好——我覺得它們離《黑龍潭》那樣的程度還有一段距離。”
“我就差的更多了。”老加斯佩很灑脫,他是現代主義畫家,古典主義基本功,不存在的。
拖尼特親自主持,聽完之後,盡管他自己有所判斷,還是看向林海文字尊。
林海文聳聳肩膀,將自己對源古典主義的分類說出來,當然,他不可能以懸浮球的填充比例來分類,而是根據各階段的展現特點和技法要求來進行說明,最後他說:“兩位所處的階段,大約是第二層,接近第三層的地方。”
格哈德眼睛都瞪大了。
上面還有第三層、第四層和第五層——再活一百年也不夠啊。
“那你本人呢?”拖尼特問林海文。
林海文難得地謙虛了一點:“大約是第三層巔峰,接近第四層的地方——因為我感覺自己有了一些想法,但還沒有畫出第四層的作品來,或許明年我們可以確認一下。”
“無法想象你的第四層是什麼樣的。”格哈德搖頭:“我看過《父親》,那已經是我想象中的極致了,更高一層?甚至還有第五層?看來我的想象力才是限制一切的元兇——這輩子我都沒有如此懷疑過自己的想象力。”
“萬分期待,希望我還能活到明年。”老加斯佩補充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