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文也沒有理會她,她自己就坐下來翻,眼珠子越看瞪得越大——這就是一出完整的三幕歌劇啊,詞曲完整,場景詳細,跟她見過的所有經典劇本相比,也沒有任何一點細節上的遜色。
呼~
長長吐出一口氣,譚雲秋不是一般的國內觀眾,她是相當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對義大利歌劇的欣賞能力,在國內來說是首屈一指。
她一眼就能看出《圖蘭朵》的水準——要知道最能體現歌劇水準的,並不是這個腦殘公主和同樣腦殘的王子,還是曲,或者說音樂的部分,以及音樂和劇情的共鳴共振。
譚雲秋閉上眼默默想象了一下,在那樣激烈的沖突中,或高亢或婉轉,或急促或緩和,或悲傷或激憤的音樂,幾乎能夠讓她渾身都起了雞皮疙瘩。
太過癮了。
太迷人了。
“沒花多少時間,我也忙的,隨便寫寫,你看怎麼樣?”林海文見她感受完畢,隨意問道。
譚雲秋本來醞釀了超級多的贊美——你太有才了,你是全世界最天才的歌劇作曲家,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但都被林海文這一句給打了回去。
去你的吧。
滾蛋。
“瞅你的臉色,跟個脹氣的韭菜餡兒包子似的,看來是嫌我不夠低調,但是——”林海文搖頭:“但是我的帥氣,我的才氣,已經不允許低調了。”
“……”譚雲秋突然發現自己那股氣,好像也就這麼洩掉了。
算了吧。
林海文是個什麼樣兒的人,誰還能不知道的。
更何況,人家就是這麼短短時間,隨隨便便,輕而易舉地寫了出來,又不是假的,還能說什麼的?只能怪她自己見識太少,連想象力都跟不上林海文的才華了。
“非常驚人,非常嚇人,簡直像是十八世紀的超級大師的手筆。”
這也是讓譚雲秋震驚的一部分,十八世紀的義大利語跟現在,還是有差別的,不過寫歌劇有一個不成文的傳統,就是複古——不僅是音樂風格複古,也包括寫作方式,很多唱詞的文法和措辭,都以和十八世紀相似為榮。
但能做到林海文這種程度——形似神似,尤有勝之的,沒有。
道理其實是一樣的,現代人寫古詩,用典措辭也喜歡學李杜,但誰能有詩仙的倜儻,詩聖的沉重呢?
林海文對譚雲秋的誇獎,只是微微一笑,深藏功與名。
老子是抄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