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哈德·裡希特在展覽首日即到場觀展,據現場觀眾轉述,他稱林海文此作,意味著油畫藝術的某種未來。”還附上準備好的格哈德的履歷。
——“臥槽,這就是賣了4000多萬美金的那個,活著的好像是最高。”
——“看了一晚上這個名字了,牛人!”
——“我突然想起來,當年有人還因為國外媒體說林海文是華國油畫的未來,撕他撕的不亦樂乎。結果現在,得,人家不稀罕當華國油畫的未來了,幹脆是世界油畫的未來了。”
——“這總算是權威發言了吧?那些跪久了起不來的,這下是不是尷尬了?”
——“現場觀眾轉述?別是以訛傳訛啊,到時候就尷尬了。”
第二條來自加斯佩:
“隱居多年的加斯佩·瓊斯,意外現身大都會林海文新作展覽,nbc報導稱,加斯佩看了《黑龍潭》之後,受到了極大震動,雖然已經是86歲的高齡,但他在那幅畫前幾乎流連了兩個小時!”
當然,也沒有忘記他的履歷,還配圖了他拍出3600萬美金的名作——《旗幟》,足以奠定他的威力。
——“這個人我沒怎麼聽過,這不是一幅美國國旗麼?賣三千多萬美金?怪不得大神懟他們,亂搞。”
——“嘖嘖,又是個頂尖牛人。”
——“八十六歲了,那些說人家客氣客氣的,就不要再來丟人了,人這種地位,這種資歷,還需要跟誰客氣麼?”
——“大神要飛,真的要起飛。”
兩位頂尖藝術大師之後,就是一連串名家:
“昨天,色彩大師,權威評論家拖尼特·菲戈……”
“美國著名文藝複興畫家阿德裡安·戈特利布在昨天……”
“今天早晨,展覽剛開始,著名裝置藝術伯納德·帕裡斯就出現在了展覽現場,帕裡斯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在探索光和空間的藝術表現上,做出的傑出成就……微博記者短暫採訪到了這位大藝術家,他稱‘林海文的成就,是革命性的,將改寫油畫的敘事’。”
還配了一個短短的影片,這算是第一個實錘新聞。
質疑者漸漸消失,支援的人越發興高采烈,隨著“微博收藏”還在繼續將美國前線的新聞發出來,興奮的情緒更不斷走高。
“華裔著名畫家程逸飛……”
“曾經和林海文關系不睦的大藝術家傑夫·昆斯,以及卡迪·諾恩,也低調現身大都會博物館,面對記者提問,傑夫表示:‘那確實是一幅傑作’,卡迪則沒有回應,但臉色相當凝重。”
“立體主義名家海格爾,荷蘭青年畫家阿爾圖爾……”
“……”
足足十幾二十個,個個都是大師、名家、著名,履歷放出來,幾百萬歐元、美金起步的拍賣價都只是尋常的,千萬的,動輒什麼代表性人物,什麼影響巨大,都是標配的形容詞。
“這特麼是全世界的牛逼藝術家都來趕大集了?”
——“噗,神t趕集,頓時有一種泥土的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