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看著她,恨死了,這大媽是有來頭的,但現在惹出的事兒,她的來頭是蓋不住:“你還有臉說?你看不出那是林海文麼?你送他一瓶水會窮死麼?會渴死麼?會倒閉麼?會破産麼?會懷孕麼?他都說貴了,你不能便宜點賣給他算數?你非得收八塊?你收八塊也就算了,你不能客氣點?姿態低點?你還跟他頂,怎麼樣,頂的過麼?你以為你是屬牛的,了不起,人家屬千斤頂的,你是個兒麼?”
“我,我那麼些人看著,我就給他低價,那怎麼行?”
“送啊,你倒是送給他啊,就沖他給景區帶來的名氣,你送瓶水不應該麼?會有別人也讓你送麼?你自己蠢,要認。”
大媽張著嘴,說不出話來。
誰也不知道林海文是個神經病啊,要早知道了,她不就送了麼?別說一瓶水,一個冰櫃都送給他也行啊。
“這個林海文,也太絕情了,好歹也是他老家的景區,下這麼重的手,現在可怎麼辦?”管委會的一個副手,眉頭皺的死緊:“也真是想不到,他就是發條微博,怎麼就這麼厲害的?以前也不是沒有這種事兒啊,就算上了新聞鬧大了,也不至於這麼立竿見影的。”
這位說的是實話。
華國太大了,十三、十四億人。
往往你這一波人覺得景區、飯店、品牌……不厚道,各種門,各種事件,想要抵制它們,結果就有另外一撥人不在意的,讓你的抵制沒有任何意義,人家自然也就不會在意你的態度了。
人多,看重的點不一樣,想要統一行動,那是難上加難。
所以清涼山之前,也不是沒有被diss過的,說它門票貴的,說它物價貴的,甚至還有之前遊客出現意外,管委會無作為不負責的,不說被全國人民千夫所指吧,至少在臨川,在河東,也是臭名遠揚過的。
但影響往往都是微弱、短暫的,尤其遇到一個黃金周啊,長假期啊,基本上全都回來了,外甥打燈籠,照舊啊。
這次不一樣了,穩坐釣魚臺坐不住了。
裝死豬馬上就要真變成死豬了。
林海文自己對這個現實情況,也是很瞭解的,所以都沒猶豫,就直接放了小貔貅在門口,大嘴朝裡,給清涼山景區來了個狠的,不讓它痛徹心扉,它就不知道這世間還有他們需要聽進去的話。
“得,再說這些有什麼用?林海文就是有這樣的影響力、號召力,遊客都走到門口了,都能因為他回頭,還有什麼可說的?而且他那篇《挑山工》一發,我聽說中河省一柱天景區,這幾天進景區的人數,都在好幾千人,以前一天能有三五百就不錯了。這一來一去,壓力都在我們這邊了。”
“照我看,解鈴還須系鈴人,得找林海文。”
“不是啊,找林海文是要找,但你現在去找,有什麼用?你這水是賣三塊,還是四塊?這個景區門票是?上山頂燒香讓不讓自己帶香?這衛生間多建幾個?這些事兒我們一樣沒想沒做,就去找林海文,人不會搭理你的。”
“那我們要都能做了,還找他幹什麼?”
“找他宣傳呀,你自己發條微博說我們都改了,有用麼?能有幾個人看得見?人林海文一條微博,幾億閱讀量,你呢?你能有多少?”這位算是頭腦比較清楚的,懟的另一個說不出話來。
兩個人這一番話,算是目前管委會要面對的急事。
要不要改?
他們當然不想改,但不改,又肯定不行——這個勢頭,靠等等不出個未來。
“還是要去問林海文。”主任一拍桌子,憋悶,從來沒這麼憋悶過,以前不管是糊弄、裝死豬,都沒有這麼憋悶過。
要是讓外頭人知道他的感受,一定要叫好:不是不報,時候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