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說實話,那些之前言之鑿鑿的人,看到這個影片,不知道心裡是怎麼想的?各種猜想各種推論,都可以印成一本教材了,結果人家是在看動畫片,這就尷尬了吧?”
確實,和普通網民厚臉皮的沒什麼負擔不一樣。
媒體,諸如《環球娛樂線上》,大v,諸如易超之流,可以說很尷尬,非常地尷尬,尷尬到了他們面對網友觀光團的集體問候時,甚至都不知道該怎麼回應。
“小編,林海文有《金枝欲孽》當平息後宮的盾牌,不知道環球娛樂線上有什麼當盾牌啊?你們的臉皮麼?哈哈。”
“怎麼說?怎麼說,別慫啊,站出來就是幹!”
“請問對於林海文後宮對太上皇的著作進行集體學習的事情,貴媒體有什麼重要觀點需要發表?()”
易超下面的評論就更加不客氣,他本身就是有黑歷史在身的。
“你就是不吃教訓,林海文放個餌,你就屁顛屁顛地咬上去了,這下子丟人現眼了吧?”
“垃圾跳的最高。”
“滾吧,狗屎。”
很多其他的,之前對所謂林海文緋聞事件,正兒八經分析、推斷,針對付健和《金枝欲孽》進行另類理解的媒體和個人,也大多逃不過類似的宿命——相對來說,當初那些八卦的最為興奮,說話最言之鑿鑿的網友,這會兒好像全都變了色,他們都成了火眼金睛的猴子,一眼看破林海文的詭計,英明的不得了,所以現在也完全毫無負擔地開嘲諷。
“今天看的開心麼?明天還有更開心的哦,請明天同一時間繼續關注。”——林海文在十點鐘的時候發的微博。
卞婉柔毫無意外地轉了:“最近好些人問我,怎麼憔悴了,怎麼滄桑了,還不是因為熬夜刷劇麼?鄭重向大家推薦兩套好劇《舒克和貝塔》,以及《皮皮魯和魯西西》(愛你)。”
——“你們牛,我服了。”
——“神作!”
——“敦煌你們這幫人,真特麼的有毒啊。”
……
到這一會兒,任何精神正常的人、媒體,都已經明白過來。
這就是一個局。
只是這個局太大了。
全民娛樂等狗仔,各路電視廣播紙媒網路的媒體、大v,乃至網友,全都在局中,被林海文耍了一個團團轉,甚至中間還包括一個《金枝欲孽》的官宣,讓大家的尷尬幾何級數地增加了。
一個網友的評論非常有代表性。
“從這一次林海文大手筆設局中,可以看出來,我們的媒體有多低俗,我們的網友有多惡俗,我們的娛樂生態有多麼爛俗和庸俗,雖然很多人都被林海文狠狠羞辱了一次,但是我覺得,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大家能夠藉此好好思考自己在網路社交平臺上的行事和立場,甚至延伸到生活中、工作中、社會中的立場,相信都會有一點收獲的。”
不過單憑這麼一些人的話,是遠遠不足以改變什麼的。
反應過來的媒體——媒體畢竟臉皮特別厚,格外厚,厚到了沒邊兒的程度。當然還是有一些媒體,比如《新文化報》就沒在跟進,默默匿了。談編輯還特地給林海文打電話,埋怨了他一通,明明事先跟敦煌聯系過,敦煌居然瞞的那麼緊,不過幸好了,他們已經屬於特別慎重,只是湊湊熱鬧那一撥。後續也就沒再加入其中,坐看濤生雲滅。
但還有大量的媒體,這會兒就全然當自己之前沒有那麼報導過。
“林海文‘緋聞’真相:其實是一起通宵看了動畫片!”
“回應緋聞,十小時天後和藝術家相處全紀錄。”
當然,也有突然記得自己還有媒體使命的媒體。
“回應緋聞應該,惡作劇不可取!”
“一手製作大事件,是炒作新劇,還是挑釁輿論?”
“對輿情狀態不滿,不應透過更為極端的方式來發洩,公眾人物應當謹守底線,”《人x報》發表社論,此前它也是說過公眾人物不論是不是娛樂圈中人,都應該遵守道德約束的話,這會兒自然換了個說法:“就如在生活中,我們或許會遇見一些所謂‘冤屈’,也就是事情暫時未能得到滿意處理的時候,譬如殺人者未能及時被抓獲,偷盜者未能盡數追回損失,這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大家都可能不滿,不願意接受,但不代表我們能夠透過道德審判,民間執法等不合法的方式來加以處理,那又是另一種違法!
這樣的道理在鄉間對偷狗者的遊街,對拐賣婦女兒童者的私刑中,都有體現。同樣,在此次林海文輿情中,顯而易見是林海文一手製作了緋聞,然後又以近乎荒誕的方式回應了緋聞,看似是嘲諷了聞風而動,不追求真實的輿論環境,但這一行動對輿論權威的傷害也不可不察,其實林海文若有不滿,大可堂堂正正和媒體,和網友對質,筆者相信,有理不在聲高,哪怕一時得不到認可,也好過對輿論的進一步傷害。
這一點,值得全社會,尤其是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公眾人物深思。”
這篇社論發布的時間很早,第二天的九點多,可見是連夜操筆寫出來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