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做文房的,筆山鎮紙,水缸硯滴。比如做餐飲的,杯盤筷子,湯碗勺子。比如說這個,呃,用在自己身上的,可以沖入熱水的柱啊,細細地鏤空了的圓球啊,裡頭放入油脂什麼的。再比如做觀賞的,花瓶迎瓶,魚缸草缸,這些都算,但是瓷彌勒,瓷菩薩,瓷畫瓷屏風,這些都不算,不在裡頭。這裡面的區別,挺難以說清楚的。你要說瓷觀音,人家買去不管是供起來還是拿來擺著好玩,也算是觀賞器啊,為啥不行?很多人拿這個話來問林海文,問淩鳴。最後,說的一個標準就是,這個瓷器,它必須得有具體的用處,得插個什麼,放個什麼,用來做點什麼,不能光禿禿就拿來賞看,或者拿來拜,也不去動它,更不去用它。那就不算是實用器。r
所以酒店門口那種特大號的迎賓大花瓶,不管插不插花,也可以——人家是迎賓用的呀。r
但自己家玄關或者多寶閣上放著欣賞的什麼博山爐之類,就不行,那時藝術器,您可以從盛世買到,但是不能從公盤上買到。r
這種龜毛的要求,約到後面,越是讓人覺得林海文腦子有問題。r
這麼大一塊交易額,等於就是被拒之門外了。r
夏成連還好,他畢竟是做這個,呂副轉悠著就特別驚嘆:“真是沒有想到,這麼多平時咱們用的東西,都可以拿瓷器來做啊。”r
他看到的是一雙瓷筷子。r
粉彩描金工筆花鳥瓷筷。r
精美絕倫,這家瓷不是瓷都本地的,來自林海文的老家河東的闐陽,叫闐陽粉彩,傳承非常的清晰,一直沒斷,算是相當了不起的一個品種。呂副看到的這雙筷子,一套六雙,全是粉彩描金,畫了古代6個美女的故事,有點類似於林海文原世界西施浣紗、昭君出塞、貂蟬拜月這種,畫匠的功夫相當了得,不比在紙上畫的遜色什麼。r
這筷子的中間還是空的,不然太重,但兩頭都是密封的,不曉得是怎麼燒出來的,讓呂副等幾個外行,看的嘖嘖稱奇。r
闐陽粉彩的攤兒並不太大,就佔了一個展位,東西都是略小的小件。r
描了牡丹的四寸盤,描了盤枝的蓋碗,繪了海波紋的碗墊,還有一種特別好的勺子,工藝相當了得,勺柄最上方有一個小小的後彎的金黃色鈎子,一直貼到勺柄的下方,貼合接觸的地方則描畫了一頭赤紅小龍,咬著這個鈎子,靈動可愛,有個名兒叫“釣龍勺”,一組8個放在一個小木盒裡頭,非常吸引人。r
呂副最後都沒忍住,自己掏錢買了一組釣龍勺。r
這麼興致勃勃的,看了大概十來個攤子,林海文碰上有送他東西的了。r
這是個文房瓷器的展位——柳工瓷,顧名思義,創制的先輩是一名姓柳的匠人。但作為非常非常少的,能夠用自己的姓來冠名的瓷器品種,這位柳匠人,肯定是相當了不起的。不然在古代的時候,匠人是沒啥地位的,更不可能說用一個匠人的名字來給一種瓷器命名。就算哪個匠人失心瘋了,跟現在一些想出名想瘋了的明星一樣,非得用自己名字來命名,那也是絕無可能流傳到現在的,早就被幾百年的文人社會給淘汰了。r
這位柳匠人,特殊在哪裡,特殊在他是個狀元!所以柳工瓷,也可以叫狀元瓷——只是後面這個名字有點俗氣,追名逐利的,不符合文人裝逼的尿性,所以柳工瓷一般都管自己叫柳工瓷。r
他是山陽省的瓷商富戶出身,考中了狀元之後,當了十來年的官,做的不高不低的,也就是四品,就脾氣上來辭官不幹了,回家之後經營家業,愛上了燒造瓷器,作為有錢人和文人,他當然不會去燒老百姓喜歡用的、市場需要的,他是為自己燒的,挖空心思,燒了一堆的文房瓷出來,基本上能用瓷器來替換的文房用品,他都給燒出來了。r
柳工瓷大多是白瓷,偶有青瓷,白瓷也有釉上彩,畫雲煙孤松,跟留了白的國畫一樣,美不勝收。r
林海文他們轉悠過去的時候,這位老闆把握住機會,喊住了他們,說要送林海文一樣東西。r
拿出一看,是一雙鎮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