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基佬,感謝你的到來。”
“謝謝,要來一發麼?讓你感受一下花兒盛開的美妙滋味。”
“……哦,下一個。”林海文迅速決定繼續保持沉默。
一整天的轟炸,讓林海文身心俱疲,他決定以後再也不辦了。諾博書店的老闆,興奮地拍了很多照片,他不是第一次辦簽售會,但今天的氣氛和熱烈程度,堪稱最佳。這是他想要的樣子,是他希望諾博書店成為的樣子。
夢想成真了。
“我不知道如何贊美你今天的表現,但是太棒了,就像群狗吃shi般熱烈,而你是頭犬。”小諾版擠了擠眼睛:“我可是看過你的書哦,很多句子我都記下來了。”
林海文僵在臉上的笑容,最終被他丟在了地上。
“是的,我看得出來,你現在跟剛被北美野牛上了的瘋狂火雞一樣興奮,晚上做個好夢,祝福你的菊花,諾博先生。”
小諾博果然沒有絲毫不悅地送他走了。
憋氣。
……
簽售會的盛況在英語媒體世界裡傳播非常廣泛,尤其是林海文的facebook上,大家都在興奮地交流著,引用書裡的話。
國內的媒體當然不至於如此肆無忌憚,但他們還是沒有錯過這個熱點。
“林海文紐約簽書會獲數千人撐場”
“華人第一?林海文第五大道簽書會盛況空前。”
“3500人!這是一個華國作家在美國簽售會的人數。”
所有報道裡頭都只提及了《罵人聖經》的書名,沒有對書的任何具體形容,更沒有引用其中的內容。哪怕引述了一些書評家的話,也都是盡量挑出閤眼的。比如《紐約時報》的推薦語,就被他們節選了一些出來:“一本引發強烈回應的暢銷大作,顛覆性的題材讓它飽受關注……”
報道裡都洋溢著自豪感。
“別吹了趕緊,這就是一本《英語髒話合集》,林海文牛也是牛的,人美國人都沒寫出來的書,讓他一個華國人給寫出來了。”
“怎麼不能吹?寫《罵人聖經》不比寫一本普通小說難麼?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是假的麼?而且,我身邊好多外國人,都從這本書開始對華國人改觀了,以前覺得我們都是隻會學習的書呆子,現在至少他們知道華國人也是正常人了。”
“……我寧可被當做書呆子。”
“有沒有漢語的呀?好想看。”
“對啊對啊,英語不行啊,能不能給個漢語版本啊,林大神作為華國人,不弄漢語版,太過分了吧。”
“還是看英語原汁原味呀,這種東西是有文化背景的,別覺得就真是髒話合集了。不同地域,不同的形容,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族裔,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東西特別多,可以說林海文這部作品,從另一方面表現出了西方世界,或者說是英語世界的文化形態。”
“樓上的,就服你,又抓住機會裝了一把逼。”
“說真的,這種書,還算林海文有點良心,沒有拿漢語版來荼毒華國年輕人。”
不止是華國,《罵人聖經》在美國出版以來,這種爭議其實一直存在,而且遠比國內這點動靜來的激烈。
尤其是家長和保守的人士,對這樣一本書感到深惡痛絕,而年輕人則將之當成自己的心頭最愛。
這種爭議隨著時間過去,漸漸平息,但一場簽售會又讓它沉渣泛起。(未完待續。)手機使用者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