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你這是金玉藏於深山啊,可沒人知道你在水墨上還有這麼深的造詣。”
花花轎子人人抬,幾個人抬著抬著上飯桌去了。
……
“林海文新作,呼籲業界‘不拘一格降人才’”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林海文正式受聘擔任天南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以新詩鼓勵天美師生”——這是天南本地的媒體,很給面子,沒有引申含義。
不過這兩首詩的意思還是太白了。
誰都看得懂。
“自從《明月照大江》詩集之後,林海文的詩詞創作就比較少了,而且基本上都有諷刺意味,屬於藉著詩歌的名義,說心中不平事。比如《死水》,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漣漪,說的是當時編劇界的掛名惡風;此外《戲說》等也是如此。當然,題在畫上的那一首《山行》是例外,先不談。
這一次《無題》兩首,涵義非常清楚,就是對當下學術界,以有形之條框,斷無形之學問的制度的不滿。盡管透過《西方美術史》《西方美學史》等煌煌鉅作證明瞭自己,但顯然林海文這是不得已之舉,是委曲求全之舉。此時,用兩首新詩來表明了心跡,可謂恰到好處。”
一位專家洋洋灑灑地評論了幾百字,發在微博上,得到了好幾千轉發,代表了不少人的想法。
林海文瞅了瞅這個名字,覺得有點熟悉。
這不是之前反對過他的一個教授麼?
擦咧,轉向這麼快?
點開下面的評論,果然有網友笑話他:“您把之前的話刪了,也改變不了你就是不抖擻,不能不拘一格的那撥人裡頭的啊。”
這位教授就當看不見。
林海文切了一聲,轉了過來:“您腦補的夠厲害的啊,回頭買個豬腦補補吧。”
噗。
這親自一巴掌,打的這位也是頭昏腦漲。
連著不少人都不敢評價了。
只有吃瓜群眾四下裡到處竄。
還有就是在現實生活裡頭說嘴唄,比如書畫院的那個年輕畫家,他貌似疑惑地跟仇雲麓說呢:“仇老師,您說這個林海文,真沒有諷刺別人的意思?”
仇雲麓當然不信,但他也不能說有啊,有的話,諷刺誰?他自己就是頭一個啊。
只好擺出老資格來教訓人:“有那麼些功夫,你不如好好琢磨琢磨技藝,別連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都比不過。”
“那您覺得林海文的國畫水準怎麼樣?有五十多歲的水準麼?”
“……”
他就是五十多歲啊。
“得了得了,”邊上有人開始和稀泥,是個金石印章專家:“哎你們來看看,林海文這個印是不是‘傳教授業’啊?”
“教授?”年輕畫家接了倆字。
仇雲麓臉更黑了。(未完待續。)手機使用者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