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頭是什麼意思?不好?”
“不是,”蔣院長摘下眼鏡:“你說林海文是什麼時候寫的,這樣一本書沒有個幾年功夫,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來的。”
“總不會是天美說要聘任他的時候才寫的,”江濤拿過來翻了翻:“說不定人林海文全心全意做學問,不想跟我們這群俗人一般見識,結果好些人還跳出來說人家沒有理論高度,這才丟出來打人臉的。”
“你倒是幫他想的好,林海文的風頭還出的少了?”
“就是因為風頭出的太多,他才要低調啊。”江濤拍拍封面:“你還沒說怎麼樣呢,看著是不錯啊?”
“何止是不錯,比我們現在用的教材更好啊。”央美現在的教材還是80年代的理論大家林宗常先生的書,水準自然是不低的,但多少跟時代有點脫軌了。林海文這一本一直寫到21世紀,可謂與時俱進。
倒不是真就國內沒有人才,主要是做藝術史屬於吃力不討好,沒有那個高度,你說要寫藝術史,人家就把你當個笑話了。而且除非你真是寫的好上加好,不然總有大批人不服氣的。
但林海文則不必擔心,他驚世駭俗的成就夠多了,有人會覺得他瘋了,但沒什麼人會說他是個笑話。至於書的質量,他從原世界百來年的中文資料裡找出來這麼一本,到底如何,從匡世昌、蔣院長等人的評價,就可見一斑。
《人民文藝》上,匡世昌錦上添花的薦書文章,一時間被諸多轉載。
“美術理論研究再開奇葩——論林海文《西方美術史》”
除此之外,《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則被不少網站和出版社列入月度書單:“適合你我看的西方美術史,不艱澀不高深,行雲流水自然天成,應當是寫西方美術史中最適口的一本。如果你有意進行西方美術史觀的培養和涉獵,此書不可錯過。”
而譯著中,貢布裡希的《藝術的故事》,早就是美術專著中的圭臯之作,國內已經有三個譯本,林海文的新譯本一出,對比則不可避免,主流觀點依然對林海文大為有利:
“幾個譯本雖然各有短長,但在水準持平的基礎上,林海文譯本仍有顯著優勢——它是時間上最近的譯本!對於今天的讀者,乃至美術從業者,應當是最適合的選擇。”
京大出版社都沒有料到,此前林海文說人人喊打有點過,但也絕對是反對者遍地了。可這會兒幾本書撒出去,評價簡直讓人驚喜,情勢則完全是大逆轉,誇贊、推薦的,成了主流,說酸話的成了旁枝末節。
見到這個局面,京大出版社的動力就更足了。
出林海文的書歷來是最快的,他拿出來的稿子,跟成品稿沒啥區別,屬於那種拿上就能送到印刷廠去的。
因為他本來就是拿的成品稿子出來啊。
所以發布會後第三週,《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在京城圖書大廈上架,天街、亞馬遜等圖書電商也緊跟推出。而《西方美術史》也少量上市,售價318的精裝本,可不是一般人會買的。
多虧了正反方的宣傳,這本書上架第一天,光網上就售出1萬5000本。
要知道,年發行5萬冊的簡裝本,就算得上暢銷書了。
“林海文美術史新書瞄準年度暢銷!”(未完待續。)手機使用者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