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們聊得很好。我得到一個訊息,華國市場似乎發生了變化。”
“嗯?”蘇富比法國公司的負責人邁耶,很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華國市場?那是大中華區的事情啊,發生了什麼變化?”
“那裡的人似乎對生活的要求有了很大的轉變,他們願意為更好的生活質量買賬了。我認為專注於華國藝術品和少數大師作品的策略應該改變一下,大中華區那些人應該把歐洲,甚至美國的一些前衛藝術介紹到那裡去,那絕對是一個領先佳士得的機會。”
邁耶作為高階負責人,瞭解的東西,當然比索爾瓦更多,華國市場也許發生了一點變化,但那幫有錢人的收藏癖好,並沒有肉眼可見的改變,依然喜歡大師,依然喜歡華國藝術品,依然抱著投資的想法玩收藏。
“索爾瓦,你從哪裡聽來的?常碩?我記得除了常碩,你沒有什麼華國人朋友啊。”
“林,林剛剛跟我說的。”索爾瓦把剛才的對話都跟邁耶說了。
邁耶笑的不行:“你如果稍微關注一下華國的新聞,就知道那裡的人為了一套房子,幾乎需要花費一輩子時間來償還銀行貸款。至於林,他可能確實擁有很多房産,因為他運營著一家非常成功的娛樂公司,他是個大老闆,很有錢。唔,我桌子上有些材料,你可以看看。”
對於這些藝術家的介紹材料,索爾瓦還沒來得及看。因為這一場當代藝術家專場是邁耶親自負責的,他只是因為常碩的關系,所以幫林海文牽個線而已。
材料上面,估計林海文應該擁有至少5000萬歐元以上的身家。
當索爾瓦再次見到林海文時候,眼神裡就多了些幽怨了。
在現場等待開始的林海文,也被幾個華國藏家認了出來,過來攀談。
“林先生,你的畫現在是僧多肉少啊。你看,能不能就以今天的拍賣價格,回國之後轉兩幅給我們啊?”說話的是國內一位房地産和金融投資業的商人,身家也有十來個億的。
“今年就賣這一幅。”
“——哦?那不出手,今年就算是沒有機會了?等會必須賣力了。”
“哈哈,您這麼說,萬一被當作我的託,那我可就對不住您了。”
“你要是有需要,盡管開口啊。”
這幫人從國內混跡到國外,眼光是有一點的,跟國內一些被坑的挺慘的藏家不一樣,林海文的畫的增值潛力,在華國畫家裡是數一數二的。如果他還要控制出畫的量,那就更加有投資收藏價值了——為什麼那些七老八十的畫家最受追捧,還不因為只要他們一去見上帝,作品數量立馬只減不增?林海文的年輕,是影響他作品價格的重要原因,但是他要能控制這個量,自然市場會有反應的。
談了幾句,拍賣開始,大家約好回國再敘,就各回各位。
常碩的一幅《奔走的女人》,是紅果果肖像畫,拍出了430萬歐元,離他的峰值比較遠,但就他的一般作品來說,已經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了。海格爾的《傾斜》拍出560萬歐元。阿爾圖爾的《噩夢》觸到了90萬的線,而美國的阿德裡安的作品《科隆聖母》,拍出近350萬歐元,開創了他作品的紀錄性價格。
林海文《蓋亞》,就在阿德裡安的後頭,他後面還有不少藏品,本次拍賣的壓軸是已故英國畫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幅重磅肖像,起拍價6000萬歐元,那才叫牛叉叉。
《蓋亞》起拍價格30萬。
拍賣師敲錘開拍之後,馬上有人舉牌。
“60萬!”
翻了一倍!
林海文驚訝地看過去,然後更驚訝了,塞納河底的霍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