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看著王嬿的眼神,輕聲問道:“你是否,依然想著劉衎?”
王嬿搖了搖頭,道:“皇上已去近十年,只是我與皇上有約。不敢有違。”
陳述道:“陳述也知你與皇上有約,我與皇上兄弟,又如對你有非分之想?”
王嬿抬頭看著陳述,道:“你心中,有我麼?”
陳述走出門來,看著院子,道:“陳述自來東方苑以來,與我相伴者,都是你。而當一個人的時候,心中始終是你。其他女子,陳述從未入眼。”
王嬿道:“知你這句話,我心便足。你且去吧!王嬿至今,難以違背當初諾言。”
陳述立在王嬿身邊,道:“你若為誓言守終身,陳述願陪你。”
王嬿聽了,感激道:“但父親之意難違,你且去京中。也不要辜負了那千裡迢迢來的姑娘們。”
說著,掩面離開。陳述立於原地,看王嬿那遠去的背影,心中生出絲絲眷戀。
收拾好東西,陳述上馬,往京城而去。他要趕在掖庭之會開始前,去勸說王莽,取消選王後一事。
行至長安,到了府邸。只見門口張燈結彩。進了屋子,卻見裡面也甚是壯麗。陳述問管家:“為何裝扮地如此豪華?”
管家道:“那是皇上之意。”
陳述見裝扮已成,這選後之事,如不及早去見王莽,恐怕取消不得。遂急忙去未央宮見王莽。到了宮門,太監報入。在門口見太監來往,匆匆忙忙,急件一個接著一個。中中午等到天黑,終於輪到召見陳述。
陳述進了宮門,只見道路兩邊都點了燈,五十步一盞,直到大殿。進入大殿,只見王莽仍在那裡批閱奏摺。大司空、大司馬、大司徒也在邊上忙碌著。
王莽見了陳述來,問道:“王爺,為何著急見朕?”
陳述行了禮,道:“陳述此次前來,一是感謝皇上美意。二是在這來的一路上,見路邊饑民許多,覺得不應耗費國庫,去行選後一事。”
王莽道:“國內紛亂,饑民增多,自古有之。你看那案上,都是各國來的急件。然而,王爺終究有功於國,不為你選後而為天下表率,恐貨其他可立功之人,無心立功。”
陳述道:“陳述依然感謝皇上美意。只是這選後之事,實在不行,還請皇上恕罪。陳述萬萬不能行之。”
王莽卻道:“王爺,朕沒空與你爭論此事。你之選後,都由有司去定。朕之昭告已下,不可更改。知識規模大小,你可與有司商量。”說罷,又從案上拿起奏摺。
對陳述道:“王爺,天色不早。你先去歇息吧!”
陳述只得告辭了王莽,退出宮來。在轉身離開的時候。隱隱聽得王莽與眾臣商議道:“呂母之亂......”。
但因太監於後面跟地緊,陳述很快出了宮門。連夜去找有司,商量降低選後規模一事。
有司聽罷陳述如此說,對陳述心疼國庫深為感動。又因今年外面亂賊四起,眾女於路上,始終不安全。於是,決定將人選限制在京城之內。陳述見有司妥協,心也甚安,如此,只要去掖庭過個場就好了。於是,就回到府中。
次日起來,練功畢。往三舍去找劉秀。這劉秀剛放了學,見了陳述。迎了上來便道:“王爺,你可是回京選妻子?”
陳述道:“你又如何知道?”說著,將劉秀帶到就近茶莊。
劉秀道:“安新公選後,滿天下都知道。何況劉秀?”
陳述道:“選後之事,乃皇上一廂情願。我卻無此意。”
劉秀道:“你也年紀不小,若無意中人,是可以選一個了。”
陳述道:“記得當年平帝選後,也弄出不少事情來。對於選後,陳述心有餘悸。”
劉秀道:“哦?當年選後,又是怎麼回事?”
陳述於是將當年敬武公主借選後發動政變一事告訴樓劉秀。劉秀聽完,道:“好個王莽,那時就有如此多敵人,如今卻成了皇帝。厲害。卻不知這白帝門又是何來路,為何總是聽人提起?”
陳述道:“白帝門的確無處不在,那日王孫慶,也是白帝門之人。”
劉秀道:“這白帝門,還真是無孔不入。據聞京城之外,盜賊四起,看來這白帝門,必定會成為一方亂賊。”
陳述道:“天下亂起,你等學子學習尚書,可有救國之法?”
劉秀道:“書上之說,都已被皇上運用於世。只是仍然亂起。所謂救國之法,他王莽早就深通六經,其帳內七十二儒生,個個都是國之良才。卻為何,仍然不能救世?”
陳述道:“此言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