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倉之民,初見如此多屍體,唬地日夜哀嚎,不敢上前。趙明卻令士兵鞭笞百姓,令其速速打通一條道,好讓大軍繼續前行。
塌方頃刻間,而徒手開路,卻又花去半月功夫。轉眼已經入冬,十二月的寒風,將村民之手都凍出血來,略幹的泥土,腳踩上去,卻是如踩在冰上一樣,偶爾不小心,就會挖出長滿蛆的屍體。村民一邊做惡,一遍挖著屍體。
正當快挖好的時候。天上卻紛紛揚揚飄起雪來。雪花淋在身上,讓原本寒冷的村民,越發覺得無法忍受。手足凍地通紅,有些甚至掉落了下來。而趙鵬霍鴻一行,只是在岐山城中,用那滿街的木板進行取暖。
陳述於城上,遙遙望見遠方村民慘狀,對甄邯道:“那悽慘村民,正是漢室百姓。如今,受盡淩辱,而我等於此觀望。陳述想及父母,姐姐,於心不忍。”
甄邯也看著村民,道:“趙明口中說,興義師以伐不仁。如今,卻是如此殘忍對待百姓。此天滅趙明。我軍可待道路開通之際,一舉進攻。”
王奇道:“此時兩山已無埋伏。進攻固然可以。只是,善不知敵強弱。”
甄邯道:“可派一隊人馬,去營救開道百姓。一則救百姓於水火,二則可探究竟。”說著,便令王極帶了一隊人馬,開門出去,飛速過去。那看守百姓的賊人,見對面飛馬而來。唬地棄鞭而逃,呼道:“漢兵來襲!”
城外守兵,聽聞漢兵來襲。迅速整肅隊形。已被漢兵。若漢兵飯山過來,必定是才一露頭,立刻中箭。而百姓見看守逃了,紛紛棄了簸箕鋤頭,有往岐山方向逃的,也有往扶風逃的。
賊兵在原地等了許久,卻不見來襲。而開道百姓卻都不見了。
這往扶風逃的百姓,被王極攔了下來,領進了扶風城。
甄邯百姓道:“趙明之兵,多少?”
百姓道:“自陳倉至岐山,一路上密密麻麻,數不勝數。”
甄邯道:“如此,反擊之時機未到也!”
說話間,忽聽得東邊來報:“翟義已滅。王邑大將軍正領兵西來!”
話說這樓戶去了允州,因白帝門之命,去投翟義。翟義哪裡料到,正是這白帝門之樓戶,將叛軍訊息盡皆透露於王邑。王邑知己知彼,一舉破了翟義。當翟義發覺是樓戶所為時,欲追殺樓戶,可耐樓戶與李心君武藝高強,翟義、劉信二人落敗而逃。
樓戶知自己助王邑敗翟義。而翟義、劉信出逃,白帝門遲早知之,於是幹脆帶了李心君。隨王邑大軍往京城而去。大軍至京,王莽來不及犒軍,即刻命王邑領軍西行,誅滅趙鵬。
兵至扶風時,趙鵬已將泥石流搬去,挪開一條道來。趙明大軍,於岐山準備了大量弓弩,石炮,戰車,戰馬。路一開,大軍如水瀉班沖了出來。
第一波是板車,車上裝的卻是從那泥石流挖出來的土。兩個人,一人推車,一人舉盾牌,浩浩蕩蕩,往護城河而去。城牆之上,箭又如雨般射出,卻落在了盾牌上,車上。甄邯下令,暫停射箭。卻見車至護城河,卻連車帶土,扔進河裡。從背上拿出弓箭,立在原地,等候後軍到來。一波班車推入護城河。卻見護城河果然迅速填滿,水也漫了出來。
第二波,卻是石炮車,緩緩前行,至前,望城門開炮。那石頭咚咚地砸向城門,震地城牆微微顫動。
後面幾波,則是密密麻麻的大軍,各種兵種都有。
眼看城門將破,卻見兩遍山上,轟隆隆地滾下石頭來。直撲向路上人群。
那密密麻麻的人群,滿以為扶風城好進,卻不了邊上來了石頭。這石頭下滾,壓死了嘴邊上的幾個人。士兵數目卻並不見減少。趙明、霍鴻在岐山城裡等候勝利訊息。卻忽然聽得探子來報,兩邊山上,先是落下石頭,後則是下了箭雨,士兵慌亂踩踏無數,正欲退卻時,卻發現山上又沖下數萬士兵來。現已將前一輪進攻之兵,消滅殆盡!
趙明聽罷,立刻起身,抓住探子,道:“此言當真?漢軍之數,不過數千,為何又多了數萬?”
慌忙上了城門,只見敗兵紛紛後退。趙明吩咐關閉城門。將逃兵盡數射殺。而追兵見岐山城射來飛箭,殺了自己人。便遠遠地停在那裡。趙明見那追兵之中有一人在前面指揮,大叫一聲:“不好!”
霍鴻聽聞趙明大叫不好。便上來問道:“何事不好?”
趙明道:“你看,那是原涉!”
而遠處的原涉也看道了趙明、霍鴻,大聲喊道:“趙明、霍鴻,翟義日前已被滅。如今爾等,速速投降!”
趙明道:“原涉,你與陳遵已與我鬥過數月。已相互瞭解。如今,你如何能贏我?”
原涉道:“我原涉與陳遵,必定讓你趙明、霍鴻命絕於此!”說罷,原涉領兵回扶風。而此時的扶風城,已由王邑接收。王邑正差人清理護城河。見原涉回來。道:“原將軍,前方狀況如何?”
原涉道:“王邑將軍神機妙算,對方死傷無數。現已退回岐山城內。”
王邑道:“據陳倉百姓所言,其不戰而降,原本以為能得到善待。不想成了奴役。如今,陳倉軍民,也有棄暗投明之心。不若差人告知陳倉軍民,以做內應。”
原涉道:“請問將軍,如何告知?”
王邑道:“百姓於當地地形較熟,可派一信使,隨一百姓,因山路往陳倉,告知漢軍已到。當漢軍於正面進攻時,著其與背後配合,夾擊叛賊。”
原涉領了諾。下去安排此事。
而陳述于軍中見到樓戶與李心君,很是開心。這連月的軍旅生涯,令陳述只覺戰爭只恐怖。天生萬物,為何要打打殺殺?
三人于軍中,又呆了幾日。這一日,在王邑指揮下,原涉與陳遵再鬥趙明,霍鴻。終於將岐山城攻下,趙明、霍鴻自殺于軍中。
大軍拔下岐山城,陳倉見叛軍大勢已去,便也紛紛起兵,夾擊叛軍。叛軍大多烏合之眾,如何敵得過王邑數萬正規軍?頓時,兵敗如山倒,降者無數。
眾人勝了,岐山軍民返城。扶風京兵隨王邑回京。卻不知,陸達已經悄悄伏于軍中,欲給王莽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