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進來,只見飯菜於原地,沒人敢動。
伊善道:“好酒好菜,大家好好吃。現如今,蝗災剛過,百姓善饑,諸位,還是吃一些吧!”
眾人沉默不語。伊善見呂寬越發地憔悴了。走向呂寬子女,道:“孩子,叫你爹好生吃些。不要餓著,伯伯還有話要問你爹爹。”
兩小兒惶恐地看著伊善,聽話地過去,說道:“爹爹,請您吃些。”
伊善看著小兒,道:“孺子可教,將來必成大器。”然後,對呂寬之父道:“呂須,你也好生吃些。”說著,又出去了。
過了一頓飯功夫。再回到牢中。呂寬此時已經崩潰,儼然淚人。與父母子女抱成一團。
伊善道:“呂寬,那日與你一道的,是誰?”
呂寬道:“王宇。”
伊善道:“果然是他。為何要行詛咒之事。你且將此事一五一十說與本官。”
呂寬道:“王莽專權,拒不入衛姬。而朝廷之上,有許多對王莽不滿之臣。欲入衛姬,以制衡王氏。恰王宇與衛寶有私交,說動王宇。王宇懼怕皇上及冠之後,入衛姬,禍及自身。於是私與衛寶通訊,數次欲引衛姬入朝。然終無所得。此均是王莽之故。據巫蠱之說,門前灑血,可令災入其宅,欲令王莽懼而內衛姬。遂,眾臣推舉,王宇與寬,一道灑血,以懼王莽。因為王宇,乃王莽之子,而寬之妹,為宇之妻。王莽若治罪,必先治宇,寬則次之。”
伊善道:“你既然知道,安漢公不欲重則其子,又何必畏罪潛逃?”
呂寬道:“話雖如此,但王莽無情,已先殺中子獲。又如何能免我呂寬?況且當年,孝漢武帝,不是也殺親子?”
伊善道:“寬之言,善信之。待善報之太後,免你子女死罪。”
呂寬家人一起下跪,千恩萬謝。而家丁們此時卻不肯了。道:“明明是他呂寬犯罪,與下人何關?”
伊善道:“下人若想脫罪,還需將功補過。”
這一句話,不說還好,一說,頓時炸開了鍋一般。家丁既然已經知道呂寬死罪難免,因此也不想跟著陪命。於是紛紛地回憶呂寬之前種種。伊善此時道:“諸位稍安勿躁,且有官差大人,逐個叫你們出去,逐個記錄所言,視所言重要程度,決定賞罰。”
伊善出了大牢,先去了安漢公府。將呂寬的供詞呈上。王莽讀畢,大怒,道:“著你秉公處理,知情不報,罪同元兇,不知者無罪。呂寬家人也是如此。”
伊善叩首道:“安漢公聖明。”即刻派了兵,將王宇一家抓了起來,投入大牢。說:“呂寬已和盤托出,你老實交代,不得狡辯。”
王宇日前,見呂寬一家一經入獄。自己於家中已是誠惶誠恐,而呂寬外逃,他鬆了一口氣,於是入宮與何武商量,何武就買了白帝門刺客,去營救呂寬,或者滅口。沒想白帝門如此之弱。聽說了呂寬被抓。於是這幾日,一直於家中,等待訊息。一面與宮中大臣,來往聯系,希望他們能夠相救。可是,當呂寬回來時。大臣沒了訊息。衛姬沒了訊息,衛寶也沒了訊息。
伊善將王宇抓了起來。卻不審問王宇。先逐個問其家人。知情者果然不多,僅王宇夫婦二人。於是,遵照王莽之意,將其餘一幹人放了出去。
王宇、呂嫣夫婦,同於大牢。夫妻抱頭而哭。王宇道:“是為夫連累了你。”
呂嫣道:“可惜了腹中胎兒。”
兩人於獄中互訴衷腸。伊善卻在王宇家裡搜到許多書信。呈給了王莽。
王莽處理完當日奏摺,也沒功夫看那書信。先至獄中,探望王宇。
而伊善於安漢公府,讀那書信。
只見這書信來往,都是與衛寶通訊。原來都是王宇獻計,數次叫衛姬來朝。其目的,就是叫外戚入內。而其中有一份信,就是衛寶勸王宇,門前灑血,道:“虎毒不食子,你灑狗血,王莽必不忍殺你。”
伊善讀了那些書信,迅速去王太皇太後處,稟告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聞之,道:“衛姬兄妹,居心叵測,暗窺漢室已久。蠱惑王宇,行巫蠱之事。其罪過於王宇,當誅滿門!你且速派人,領詔去中山,繼續追查此案!”
伊善從太後那裡出來,頭緒還未理好。只見安漢公已經從大牢出來,道:“犬子有罪,為父難辭其咎。願此案之後,乞骸骨而歸。”
伊善也將書信一事告知。王莽道:“此時牽連甚廣,你且再去問我兒。”
伊善領了安漢公之意,又往大牢走去。此時只見王宇夫婦,已然安靜下來。王宇見伊善到來,道:“你無須問,我已知罪。你且拿筆來,我細細記之。來日,由你尋人查證。”
伊善依言。正當王宇寫供之際,呂嫣卻敢肚子疼了起來。
原來呂嫣對王宇之事,一概不知。平日裡恩恩愛愛,今日卻突聞劇變。動了胎氣。於是臨盆了。伊善不是不知,遂慌忙叫人在大牢裡支起一個産房,傳了産婆進來。
王宇這邊一直書寫著,那邊聽著呂嫣臨産的歇斯底裡的叫聲。
呂嫣叫了兩個時辰,王宇寫了兩個時辰。
一聲啼哭,産婆叫道:“生了,是個兒子。”
王宇聽到是個兒子,放下竹簡。而此時,王莽也從大牢外面走了進來。原來,王莽得知了呂嫣臨盆,就去了大牢門外守候。産婆將新生兒包好抱了出來,王宇接過孩子,看了又看。然後遞給王莽,道:“父親,日後,這孩子就由你照顧了。”
王莽接過孩子,道:“孩子還會有母親。我兒罪孽深重,為父難辭其咎,不日也將乞骸骨歸隱,帶這母子去新都了此殘生。”
王宇聽了,下跪道:“如此,孩兒就放心了。父親,請受孩兒一拜。原諒孩兒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