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後明白,群臣反對王莽的拒絕封邑,是怕傷及自己的威望與權力,而非誠心為了王莽著想。但她也明白王莽,一向不求富貴。為了權衡貴族利益,於是強行下詔,有將賞賜加倍。
而王莽此時卻似吃了秤砣一般,堅持不受封賞。道:“臣衣食無憂,位極人臣。而百姓家貧,不可奪民之口。願藏富於民,而利天下。”
群臣自然不會讓王莽得逞,如果以王莽之功而不受封。那日後,群臣有功該如何封?
裡面的孔光也站不住了。出來道:“安漢公仁義無雙,然群臣眾心所向。不受封,恐人心惶惶。”
王莽此時已經急地欲哭無淚,道:“百姓困苦若此,又何必取之於民?”
孔光道:“你所受封邑,即使不受,也是他人封邑,而稅有定數。封與誰,於百姓沒有區別。”
王莽道:“那莽受其封邑,不受其爵祿。”
何武道:“稅自有章法,不可廢之。”
王莽無奈道:“王莽於心不忍。若定要封,太皇太後,不如將封莽之地,給予高祖以來有功之後,令其上遵宗廟,增加禮樂。並將爵祿分予士民孤寡,用於困苦百姓。”
群臣均以儒學入朝,深受其恩。聽王莽如此惠民之說,唯有點頭認可。
王莽這些日子的辭官就官,轟動朝野。
受了封,王莽將搬到了安漢公府。
而劉衎也跟太皇太後說了陳述一行人在中山護主之事。王舜也上書求封樓戶一行。
於是,太皇太後封樓戶為廣漢太守。
王莽建議封陳述為武義王,無封邑,食二千擔,賜王莽原府邸予陳述,以便可以時常受皇上召見。
封公自原涉,表決時,有一人站出來反對。
卻說封功至原涉時。尹公站出來道:“微臣有一好友,名劉遊,茂陵人,與原涉昔日同鄉。據聞,原涉於茂陵時與五陵遊俠結交,廣招門客,稍有忤逆,即殺人報怨。正是如此,於茂陵殺秦氏獲罪。遂逃至京師,欲投王莽門下。而斯時王莽去了新都就國。機緣巧合之下,被太皇太後派往新野保護王莽。此原涉嗜殺,乃戴罪之身。今雖有功,但其罪亦不可免。”
王莽上前道:“原涉之罪,莽實不知。然其功如此。其罪當如何?”
伊善道:“若當真枉殺無辜,其罪當誅。”
王莽道:“既如此,國法難容,人命關天。分封一事,待殺人之案查清再做定奪。”
這原涉原本興高采烈地於朝廷之上,準備受封。此時卻被一個叫什麼劉遊的壞了好事。心中之怒,不可言喻。然不好發作,道:“劉遊所言,稍有偏頗,原涉好武,結交遊俠,實際有之,然而,嗜殺,未有。所殺秦氏,乃當地惡霸,其殺我叔父在先,我只是為叔父報仇罷了。”
伊善道:“是非曲直,日後自有分曉。將軍不必著急。”
於是,分封之議,到此結束。
且說陳述被封了武義王。非劉姓而王,高祖禁之,然高祖時有燕王陳稀,後聯合匈奴造反。王莽為免陳述複燕王故事,遂決定不給陳述封邑,予其居所俸祿,令其常去宮中予劉欣作伴。
一年前還是家徒四壁,屋漏可見天,睡覺無竹蓆的他,這時候卻有了這一大座宅子,還有許多傭人,俸祿也是按時發放。這一切的機緣,都與王莽有關。於是對王莽感激之至。
衣食無憂的陳述,此時感覺輕鬆了起來。隨著樓戶來道府中,進門便喊道:“姐姐,姐姐!”
李心君從裡面出來,見陳述那歡快模樣。問道:“什麼是這麼慌慌張張的?”
陳述道:“這座宅子以後是我的了!以後我們可以在這裡長住了!”
李心君道:“我道有什麼大事呢!侯爺好客,不是你的,我們也可以長住啊!”
陳述道:“真的,皇上把這宅子封給我了。還給我封了個武義王!”
李心君問樓戶道:“此話當真?”
樓戶笑笑道:“當真。陳述有王爵,無封地。是安漢公的主意。”
李心君此時相信了,格格笑了起來,道:“草民給王爺請安!”
陳述咋一聽李心君這麼做禮,裝成大人模樣,嚴肅地道:“免禮!”說畢,兩人都笑做一團。而邊上的樓戶卻若有所思。
李心君見陳述沒隨他們笑,問道:“摟戶,你封了什麼?”
樓戶道:“廣漢太守。”
李心君道:“就是要去廣漢做太守了?”
樓戶道:“安漢公是有此意。要樓戶為黎明略盡綿力。”
陳述道:“樓爺,廣漢是什麼地方。離這裡很遠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