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代郡的,是右賢王。代郡的馬邑,正是漢武帝計劃落空的地方。右賢王騎在馬上,往馬邑疾馳而去。沿路的守軍,見匈奴來勢洶洶洶洶。迅速後撤百餘裡,集合在馬邑天險。一邊遣使往朝廷告急。
右賢王擺開陣勢,於城下層層疊疊地。就待漢軍開關決鬥。
而漢軍在城內守了兩日,卻不見匈奴進攻。軍士們憂心匆匆之際,卻見軍中出來一個人,五短身材,聲如豺狼,於城門上道:“前日得到訊息,單於在來給太後弔唁途中失去了訊息。如今匈奴以為是大漢所為,所以興兵問罪。皇帝下令,在事情未清楚之前,先不要輕舉妄動。但昔驃騎大將軍有言:犯我中華、雖遠必誅。曾一日入匈奴千餘裡,虜敵首數千。如若匈奴進攻,爾等且要戮力同心,驅除韃虜。”說話的是傅皇後之兄,車騎大將軍,傅萍。
而右賢王那邊,此時卻仍無訊息。也不找人叫陣。
圍了兩日,卻忽然退兵而走。
右賢王領了左賢王之命,前來攻打馬邑。走了兩日,卻聽探子回報。左賢王自立為單於,封其子為左賢王。於是,便吩咐起身回去,吩咐大軍兩日後再撤。
右賢王單騎走在路上。他知道,單於驍勇善戰,不會輕易折在賊人手裡。而如今,左賢王欲自立為單於,無異於宣佈了單於的死期。他知道,是自己一時沖動,終於單於的三路大兵悉數離京,造成單於庭空虛。才給了左賢王奪位之機。
如果匈奴正與漢軍開戰。漁翁得利者為誰?
於是,右賢王輕騎回去。只見都城之外,圍了許多將士。右賢王正欲走上前去,忽然“呼”一箭射來,直中右賢王右肩。“啊”地一聲,右賢王吃痛,勒馬回身,馬兒懂得人性,聽右賢王受傷,迅速轉身噠噠噠地離開。而右賢王身後,仍然“嗖嗖”箭呼嘯而來。
裡面也飛出兩騎追兵。挽著弓,緊追不放。右賢王奔了十裡左右,兩騎越來越近。回頭看看,只見兩騎挽著弓,箭在弦上。右賢王手受了傷,無法挽弓,只得繼續奔著,往自己大軍走去。
忽然,只聽地兩聲慘叫。那兩騎追兵倒在了地上。馬也停了下來。
右賢王見追兵停了,也勒馬回往。只見路邊灌木叢裡出來一個人,手裡握著一把弓箭。右賢王一見那人,右勒馬回頭,到那人面前,跪下道:“單於在上,受右賢王一拜。”
單於道:“弟弟起來。”
右賢王道:“單於這幾日去了哪裡?”
單於道:“前幾日漢使來報,傅太後薨。我匈奴乃是相約藩屬之國。遂叫了幾個隨從出發去大漢。誰曾想路上忽招襲擊。”
右賢王問道:“襲擊單於的可是誰?”
單於道:“一群使劍的漢人。功夫了得。左右都不是對手,本王也被抓。但昨日夜裡,本王趁其不備,掙脫繩子,殺了兩個漢人逃了出來。往匈奴逃去。然而,迅速發現後面追了兩人過來,都會挽弓射箭。於是就躲在了路邊灌木叢裡,悄無聲息,本王自幼號稱孤狼,來人沒有發現我,經過時我發現其馬是我匈奴良馬,人也類似匈奴人。便潛在那裡,那二人沒說什麼。見丟了我,便往京城方向跑去。我想國內必定有了變故,因此著幾日一直潛伏。”
右賢王道:“單於受苦,是臣等疏忽。”
單於道:“這幾日打探訊息,得知我部悉數前往進攻大漢。然我又無法現身。幸現在見你被追,才出手殺了這兩個追兵。”
右賢王千恩萬謝。道:“臣弟聞得左賢王自立單於。怕漢軍知道此訊息會殺你再擊新單於。遂決定退兵,以觀其變。不想原來是左賢王所謀,非漢軍之意。
單於道:“左賢王之謀真,是否有漢參與其中,抑或未知。
單於見右賢王肩上有劍。幫忙拔去了劍,包紮了起來。馬上民族,如此一箭,對右賢王來說不算什麼。
二人並肩騎馬,往右賢王大軍走去。此時,另兩路兵沒有右賢王進攻的命令,也按兵不動,得到右賢王撤退的訊息。按約定與右賢王一路彙合。
匈奴未報進退有序,進時已經約定好退兵所在。而單於知道會左賢王也知道此訊息,便與右賢王疾馳往大軍而去。
過了約定地點,單於來到大軍。吩咐大軍原地休息。叫了兩個士兵,各給兩騎。分別往雁門、雲中大軍報信。駐紮原地,不得輕舉妄動。
而兩人四馬出去兩日之後,單於還是沒有等到信使回來。遂著信使往大漢騎去,匈奴無書,口通道:“單於無恙,先國內左賢王作亂。漢乃舅氏之邦。望漢能出兵,助我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