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之,住嘴!”奉安公呵斥了顧敏之。
然後朝林岸道:“林岸大人,有勞。”
林岸恭敬道:“國公爺,有請。”
奉安公挺直了腰背,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走到院子裡,他忽然頓住,轉身對顧敏之說:“記住我對你說的話,不可沖動行事。”
顧敏之站在原地,看著那個頂天立地從小護著他的男人,歷經歲月磋磨,終究變成了一個垂暮老人,他眼裡有淚,要流出來卻忍住了。
他何嘗不知道這一去,便沒有再見的機會了。
“岳父,敏之記住了。”
第 42 章
林岸到上書房向皇帝複命, 這些日子皇帝的飲食作息愈發混亂, 常常深夜還要召他問事, 一談就是好幾個時辰。而他除了辦理公務,隨時處於待命狀態,身體也逐漸吃不消,眼底已經有了青色痕跡。
但皇帝就跟打了雞血似的, 絲毫不見疲憊之色,甚至還為此沾沾自喜,不止一次向林岸誇過長生丸的好處。
林岸總覺得那長生丸奇奇怪怪,但當初查探的時候並沒有發現半點不妥,只是皇帝服用這兩個多月來,性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焦慮、多疑、暴躁,原本潛藏在內心深處的缺點一一暴露出來,並且愈演愈烈, 林岸心中懷疑加深,已經開始二次查探, 不僅是長生丸,還包括容妃的來歷。
“皇上,奉安公現已收押在玄衣司,臣以為顧家是無辜的,還請皇上容許臣再查一次趙家。”林岸俯首跪拜。
“不必查了。”皇帝停下手中的朱筆, 將摺子收到一旁, “朕知道顧家這次是被陷害的, 但奉安公並不無辜。”
“那為何皇上並不懲治趙家?”林岸十分不解。
皇帝笑了笑道:“為君者, 看到的東西和你們自然不一樣。趙家是朕親自養出來的一把刀,如今這把刀終於發揮了作用,即便有些出格之處,只要結果是朕想要的,朕就不會折了它。”
林岸不敢說話,陪伴在皇帝身邊這麼多年,他自然知道很多事情。
趙義直是皇帝近十幾年來親手扶持的世家新貴,當年趙皇後不過是一個不受寵的嬪妃,在後宮論資排輩也輪不到她做繼後,是皇帝一意孤行力排眾議將其冊封為後,由此奠定了趙義直在朝中的地位。
皇帝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想要用新興的外戚勢力打壓如日中天的世家貴族。世家有封地有私兵有家臣,權勢過大可震懾朝綱,譬如宣寧侯府衛家,幾百年的家世底蘊,百姓信衛家多過信天家,這當然讓皇帝寢食難安。
大燕朝歷任皇帝倒也罷了,重點在於當今聖上這皇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是逼父弒兄殺弟得來的,無時無刻不在擔憂旁人也會對他做同樣的事情。特別是被譽為大燕之脊樑的衛家,他們有重兵,有聲望,想要謀逆稱帝簡直易如反掌,一直是皇帝的心頭大患。
而與其比肩的周家、唐家,皇帝都能摸清他們的心思,想要扶持皇子們登位,唯獨只有衛家,那副忠肝義膽心無旁騖的做派讓皇帝怎麼也看不透,看不透的東西就會心生恐懼。
皇帝在位幾十年,愈發想要削弱世家,集中皇權,於是精心培養了趙義直這把刀。
趙義直有野心亦貪慕權勢,很多時候皇帝都知道他做了錯事,卻任由其繼續胡作非為,因為他覺得趙家盡在掌控之中,自己能給他權勢富貴,亦能一朝一夕讓他一無所有。
更何況,皇帝也瞭解趙家的最終目的,趙義直想向衛家複仇,這正好與皇帝的心思不謀而合,當然樂見其成。
如今皇帝厭惡顧家,趙家又恰到好處地遞了罪名,如此好用的一把刀,皇帝怎麼可能輕而易舉地舍棄?即便那些罪名是假的,只要皇帝說他是真的,那就是真的!
再加上玄衣司暗中查到的那些,趙家對周家、唐家都有所圖謀,全部中了皇帝的心思,皇帝完全可以坐山觀虎鬥,趁機削弱世家勢力,從而達到皇權集中的目的,自然不捨得在這個時候動趙家。
林岸垂下眼瞼,心裡跟明鏡似的。
但他想了想,還是問出了口:“皇上,恕臣直言,趙家勾結北狄,與鐵木格來往甚密,這是通敵叛國的大罪,不可縱容,還請皇上三思!”
皇帝鋒利的眼神看向林岸,“玄衣司的職責是為朕探聽天下,而不是影響朕的決定,林岸,你多言了。”
林岸連忙俯首請罪,“臣一時失言,請皇上寬恕。”
皇帝輕聲笑了笑,“罷了,不為難你,既然你問出了口,那朕就回答你。”
林岸洗耳恭聽。
只聽皇帝說:“北狄與我大燕長年紛爭不斷,今天攻我一城,明天掠我一地,不過是三五個月的事,即便戰事緊張些,也不過三五年,我大燕就會讓北狄十倍奉還。因我大燕地大物博,物産豐富,而北狄不過是一時興起的小部落罷了,那邊氣候嚴寒,荒草雜生,北狄人生活艱難,如何同我大燕相提並論?
戰爭,是兩國之間必然發生之事,趙義直勾結北狄也好,糾結逆黨也罷,只要他還為朕所用,朕便會一直留著他!北狄之患,怎比得上世家之亂?就算丟一兩座城池又如何,朕來日討回來便是!攘外,必先安內,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