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兩年,果郡王偷偷給浣碧寫家書最後都要詢問熹貴妃安。
阿霞發現之後直接命人燒了,又寫信給果郡王讓他不要再關注甄嬛的事,除非想引起皇帝的懷疑,別忘了除了甄嬛他還有母親有兒子。
果郡王果然不再寫信,阿霞也安心許多。一邊照顧元澈一邊發展自己的商業。
有王府這個名頭就是方便得多,加上甄嬛在宮中得勢,浣碧又是甄嬛的妹妹。那些想走後門的商人自然樂意跟王府交好。
只是不知什麼原因邊關傳來訊息說果郡王遭遇流寇,被殺身亡了。一直到屍體運回來,阿霞都不明所以。
好好的一個王爺有那麼多人保護,怎麼會被流寇所殺。
只是果郡王生無可戀,在邊關總是自己上陣,遭了那些人的記恨。其中有沒有皇帝的手筆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果郡王在邊關立功甚多,皇帝已經年邁,擔心功高震主罷了。
只是作為補償,封了元澈為王爺,繼承果郡王府。而浣碧如原來一般為果郡王殉節,終究一生只能死同xue,生無意。
至於原本感情深厚的嫡福晉沒有表示,眾人皆知在側福晉孟靜嫻懷孕之後,嫡福晉與果郡王的感情就破裂了。
阿霞守著王爺府撫養元澈長大。慎郡王允禧與甄玉嬈結婚多年仍無子嗣,對元澈多有照看,只是想撫養元澈是不能了。
皇帝死後傳位給四阿哥弘歷,而甄嬛雖然想讓弘曕認祖歸宗終不得法。
阿霞自果郡王死後就再也沒帶元澈入宮,皇帝也沒有懷疑甄嬛孩子的身份 。只是滇藏遇害到邊關身死,甄嬛終究把果郡王的死歸咎到皇帝身上,與葉瀾依害死了皇帝。
皇帝死後,甄嬛將弘曕過繼給甄玉嬈。而阿霞終於又開始了敲詐甄嬛的日子。
總的來說就是貪得無厭,但甄嬛沒辦法,那個大秘密永遠不能宣之於口。
甄嬛成了老佛爺,弘歷又感念她的提攜之恩,後宮一直由甄嬛把持。
相比較於弘曕,元澈得到的賞賜最多,倒讓乾隆皇帝弘歷感念甄嬛的無私。雖然不是生母,但真心終究存在。
阿霞對於元澈灌輸的教養就是努力賺錢,然後一路玩樂。母子倆出去遊玩的時間比乾隆下江南還多。
因為甄嬛把持著內務府,阿霞打著皇商的主意跟甄嬛交換了不少東西。元澈更是鬼機靈,跟著弘歷拍馬屁,把原本落入和珅口袋的錢財都盡數到了王府。
一次下江南就是百萬兩銀子,沿路各省的孝敬就夠阿霞賺的了。弘歷自然樂得元澈貪財不貪權,況且元澈想的點子絕對比別人好玩上倍。
不過阿霞也不想乾隆活得太久,甄嬛死去之後,阿霞也讓乾隆去世了。享年四十歲。乾隆的一個兒子登基,是為永慶帝。
永慶帝算是一個明君,阿霞已經讓元澈萬般小心,有所收斂,況且永慶帝奪得地位,還是元澈這個王爺扶持的,如無意外可安穩一生。
但國庫終究空虛,元澈只能建議永慶帝抄家充盈國庫。而且內務府被甄嬛掌控已久,永慶帝也不相信內務府了。
各方面均有所改變,在元澈的幫助下建立的又是一個新王朝的氣象,他可記得要賺錢到大洋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