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允熥打斷他,問道:“人命官司是偽造的?”
“是,陛下。”
“如何偽造?”
“陛下,”秦松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自從陛下下了清除流民令後,全國各地的流民與惡霸大為減少,但也只有京城能完全杜絕流氓惡霸,其它地方只能杜絕外地來的流氓惡霸,本地人還是清之不絕的。蘇州也不例外。”
“蘇州有一夥惡霸,平日裡就以敲詐勒索為業,蘇州知府趙巖派家人找到他們,讓他們誣賴李家。他們當然不敢不從,只能答應。他們平時就以此為業,做出的局除非將所有人都抓來嚴刑拷打,不然難以識破;這次誣賴李家又有衙門做幫手,當然無法被識破。”
“那人命又是從哪兒來?誣賴李家,也得事先準備好人命。總不至於這樣的惡霸會自願獻身。”允熥又問道。
“陛下,當然不會有惡霸自願獻身。他們平時敲詐勒索,大多是詐死,或從人販子手裡買來不知自己出身哪裡的外地人養幾年;這次為了不留破綻,是從本地花錢買的命。民間總有窮苦人,願意為了家人拿命換錢,這次這夥惡霸有蘇州知府掏錢也很慷慨大方,就買了幾條人命誣陷李家。”
秦松隨即說了這夥惡霸誣陷李家的手段,讓允熥十分感嘆:‘人民的智慧真是無窮的,這樣的辦法也能想出來,琢磨這些辦法的人真是聰明。只是,這麼聰明的腦袋為什麼不用在正地方呢。’
“這些事情,都是臣偷偷擄了幾個警察和惡霸,審問得來。他們雖然怕知府,但更怕錦衣衛,臣命屬下將錦衣衛的腰牌一亮,他們就嚇得面無人色,將事情與臣都說了。”秦松說道。洪武年間錦衣衛的名頭就十分響亮,洪武末年沉寂了幾年,但允熥繼位後又重新重用。對於這樣的衙門文官當然是非常反感的,雖然錦衣衛已經不再審案,甚至百官都不知道錦衣衛在做什麼,但他們出於警惕,還是對錦衣衛十分忌憚,編了不少有關錦衣衛的壞話,使得在民間錦衣衛的名聲極大,能止小兒夜哭的那種,幾個地方上的警察和惡霸聽到錦衣衛的名頭當時已經完全傻了,問什麼說什麼,只求不要殺了自己,或者殺自己的時候不要虐殺。
“你是怎麼處置他們的?”允熥又問道。
“幾個警察忽然失蹤恐怕會引起蘇州知府趙巖警惕,臣命屬下警告幾句就放他們回去了;惡霸抓回了京城,打算按照清除流民令的規矩流放西北。”秦松回答。
允熥微微頷首,表示贊同。秦松繼續說道:“至於其他官員,蘇州府的府丞等人一來害怕知府,二來知府採用的手段明面上讓人挑不出錯來,三來也收了點兒錢,就不敢管此事;長洲與吳縣兩個附郭縣的縣令、縣丞、縣尉,產業園區的官員也都是如此。至於下面的警察,大多打著知府吃肉,自己也喝口湯的想法,幫著知府對付李家。”
“沒有其它官員參與其中麼?”允熥問道。
“蘇州當地的官員沒有參與其中的,至於蘇松分巡道與京城的官員,遵照陛下的旨意,臣不敢驚動當地的錦衣衛,所以還未探明。”
允熥看他雖然這樣說,但臉上的表情似乎有些變化,厲聲問道:“秦松,你與朕有什麼不可說的?不論是查到了誰,即使是查到了一位王爺身上,朕也不會輕饒,你何須有顧忌?”
“陛下恕罪,臣只是略微查到了些跡象,一絲證據也無,所以不敢告訴陛下。”秦松說道。
“朕也不會這就定罪,愛卿有何好怕的?快說出這幾個官員的名字。”允熥道。
“請陛下恕臣之罪。據臣在蘇州府調查,又命人在京城探查一番,此事,似乎牽連到了大理寺少卿,與鴻臚寺卿方孝孺。”秦松咬了咬牙,說道。
“他們二人?”饒是已經有了準備,聽到這兩個名字,允熥還是呆了一呆。是建業二年的進士,是他很信任的官員,十分重用,才中進士三年多就被他任命為正四品的官兒,還是大理寺這樣要緊的衙門。因他在任上差事辦得不錯,允熥還打算升他去更要緊的衙門歷練,沒想到卻會牽連到這件事。
一向愛財,在蘇州產業園區任上的時候有過吃拿商戶的前科,允熥也有所耳聞。只是考慮到愛其才,而且數額不大就沒有治罪,只是警告了一番,又加重對他的賞賜。被警告過後他已經沒在做過了,沒想到這次又犯了舊毛病。
這也罷了,畢竟有過前科,還曾在蘇州產業園區為官,允熥還有些相信;可秦松竟然說方孝孺還牽連到這件事,允熥無論如何是不能相信的。方孝孺雖然是腐儒一枚,做實事恐怕沒什麼用處,但為人持身甚正,就算是討厭他的人也對他的私德無可指責。允熥實在不能相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陛下,此二人是否涉及此事只是捕風捉影,沒有絲毫證據,多半是假的;即使是真的,也未必是楊少卿與方寺卿本人涉及此事,或許是他們的下人或家人。臣在錦衣衛這幾年,見到過勳貴或高官人家的下人打著主家的名義在外面招搖撞騙。”
“你說的是,你是他們二人真的涉及此事,也或許是下人或族人狐假虎威,假託他們的名義。”允熥忙道。
但他雖這樣說了一句,也覺得這多半是真相,但心中還是埋下了對和方孝孺的懷疑。允熥暗道:“好說,再探查幾日,朕將他叫進宮來親自問一問,他定然會和朕說實話不敢欺瞞;至於方孝孺,著人調查他吧。’
允熥將這件事計算停當,又問秦松道:“你適才說人命官司都是惡霸構陷,那李家在家鄉的名聲如何,可有欺負鄉人之事?”
“欺負鄉人當然是有的,不過都是在老家。他們家在蘇州府城內的名聲甚好,蘇州官府需要地方上大力相助時李家都會慷慨解囊,哪家百姓出了意外也都盡力幫襯。即使在老家,他們的名聲也不錯,很少欺負人。只有其他商人不喜歡他們家。”秦松道。
允熥又問道:“此事出了,他們家的姻親沒有幫襯?莫非是姻親家中沒有做官的?”
“陛下,他們家有幾家姻親出面幫忙,但家中做官的官位較小,比不上蘇州知府與都察院御史。何況他們只是露在明面上的,更怕得罪了背後之人,不敢過多幫襯。”
“不過有一家姻親,也就是李家家主李泰元的女婿家十分無恥,不僅不幫襯,還落井下石,將他們家的女兒休了,送回李家。真是無恥。”秦松臉上也露出很厭惡的神情,說道。
喜歡踢開永樂請大家收藏:()踢開永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