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之前在京城為官,曾經上朝見過陛下。”韓宜可道。
“怪不得,怪不得朕聽了你的名字好像在哪裡聽過一般,原來你曾經在朝為官。”允熥有些恍然,繼續說道:“你在臨高當知縣幾年了?”
“啟稟陛下,臣洪武三十一年遷臨高知縣,至今已有四年。”韓宜可道。
‘洪武三十一年來到這裡為知縣,多半是皇爺爺生前最後貶斥的官員吧。洪武年間官員動輒得咎,從京官被貶斥為地方官太正常了,他未必是犯了多大的錯誤。’允熥努力回想韓宜可,但除了覺得他的名字有些熟悉外,什麼都想不起來了;他現在身邊也沒有帶著中書舍人,無人可以詢問,只能如此猜測道。
他正想著,韓宜可已經恢復了正常,要對他躬身行對皇帝的禮節。
允熥馬上阻止道:“朕還在隱瞞身份,你就把朕當做是一個通事舍人就好,不要當做皇帝;雖然你已經認出了朕,但你帶來的這些人還不知道朕的面目。”
允熥又囑咐了他幾句,帶著他回到剛才的地方。縣尉馬上帶著衙役過來給他行禮,允熥還禮。
之後允熥帶著他,以他帶過來的衙役為嚮導,走進臨高縣城內巡視;一邊巡視,允熥一邊和他閒聊著。不知怎的,話題就聊到了對安南的戰爭。允熥說道:“安南戎爾小國,大明這次出兵六十萬,號稱百萬,安南全國一共有多少人,怎麼能夠抵擋天兵?何況安南水師十分孱弱,海權盡在大明手上,此戰必勝。”
“這麼說,多半是要在安南海邊登陸作戰了?”韓宜可問道。
因為允熥之前在平叛時曾經用過一次登陸戰,所以對他猜到這一點毫不意外,說道:“陛下多半要讓數萬兵丁在海邊登陸。安南領土很小但又偏有很長的海岸線,十分適合登陸戰;況且這麼長的海岸線安南人根本沒有足夠計程車兵防守,絕不會登陸失敗。大軍登陸後直撲安南的東西兩京,估計今年年底之前就能結束對安南的戰爭。”
聽了這話,韓宜可頓了頓,說道:“若是能年底之前就結束可太好了。”
臨高縣城十分狹小,他一會兒就看遍了,允熥於是又跟著他來到臨高縣城,詢問這些年臨高的情形如何。
縣衙內,韓宜可坐在下手,事無鉅細如數家珍,十分細緻的介紹起了臨高的過去和現狀。
允熥聽了他的介紹,頓時感覺:‘這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官員嘛!’他之前在瓊山縣的時候也看過臨高縣的資料,知道這是一個非常窮困的地方,如果這個年代有貧困縣的統計,那麼臨高毫無疑問應該在上面佔據一席之地。
可他主政這幾年,雖然沒有讓臨高縣的百姓脫貧致富——這就算換個神仙來當知縣除非能變出金山銀山不然也辦不到,甚至沒有讓當地百姓的生活水平達到小康標準,但也為當地百姓做了不少實事,修繕水利、整治河道,沿海修堤,基本上一個知縣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到了。
這時允熥又回想起來:他剛才聽了自己的吩咐後,一路上絲毫沒有顯露出自己身份地位十分高的樣子,神色如常的與眾人說話,還很有涵養。
允熥頓時覺得這樣的人在臨高這樣一個小地方當知縣可惜了,這樣的能力至少是一個知府嘛。
“傳,”允熥幾乎就要脫口而出升韓宜可的官,好在剛剛出口一個字就想起來現在自己還在扮演一個通事舍人,沒有下旨的權力;雖然他也可以公開自己的身份,但大概是考斯普雷上癮了,決定將身份扮演到底,所以只說了一個字就停住不說,示意停止說話的韓宜可繼續介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待他介紹完畢,允熥鼓勵他道:“韓知縣很有本事,將這小小的臨高縣治理的很不錯,也為當地的百姓做了不少實事,我定然在陛下面前如實說韓知縣的功績,想必韓知縣馬上就要升官了。”
可不知是否是他的錯覺,韓宜可聽到他的話後一剎那間臉上一閃而過的表情不是高興,而是一種難以形容的表情。
不過轉瞬之間,允熥還沒有看清他那副表情,韓宜可臉上已經滿是高興的神采,持續了幾彈指的時候才又收斂了回去,說道:“那就多謝孫中書的美言了。”
允熥愣了一愣,就發覺韓宜可已經滿臉高興,加之自己並未看清,以為剛才是自己眼花了;隨即他聽到這話,下意識的說道:“我等被陛下派出巡行地方,就是要為朝廷拾遺補缺,韓知縣的才能當一個知縣太過可惜,我等當然要向陛下進言。”
韓宜可又恭維幾句,看了看天忽然說道:“孫中書,此時天色已晚,中書可是要……”
“我還要連夜趕回海南府城,時間緊急,就不在這裡用飯了。”允熥說道。
“既然如此,我也不多留中書大人了。”韓宜可說道。隨後韓宜可將他送到縣城外的碼頭上,又寒暄幾句,待他上船後才轉身離開碼頭。
待上了船,允熥馬上問迎過來的中書舍人陳繼道:“你可聽說過現在臨高的知縣韓宜可?”
“臣曾經聽聞。”
“此人如何?”
陳繼猶豫了一下,說道:“據說在士林中風評甚好,至於其餘的,臣也不知曉。”
“罷了,朕也不回去查詢了。既然他風評不錯,又有本事,等儋州出缺後就任命他為儋州知州。”允熥說道。
喜歡踢開永樂請大家收藏:()踢開永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