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好似記錄了劉伯溫的成長,他陪伴在朱元璋左右,幫助他攻城略地,建立大明。之後更是不遺餘力的輔佐他,穩定朝堂和整個天下的格局。
至於他們二人最後一次見面下棋,便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奎星樓上賭天下的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火燒了慶功樓,該死的都叫他們死了,卻還剩個劉伯溫。
都說劉伯溫是當今棋聖。
太祖說:“不信我贏不了他!”
於是,太祖在奎星樓上擺了棋局,劉伯溫奉詔上樓。
伯溫要向太祖施大禮。
太祖阻攔:“你是功臣,大禮就免了罷。叫他平身,又賜了座。”
倆人面對面坐,太祖的臉布作八卦陣,劉伯溫的臉是無源無流的潭水。
太祖說:“這樓,從此刻起就改叫定局樓了。”
劉伯溫佯作不解。
太祖說:“今日請你來,想與你下盤棋。賭注是大明江山。這盤棋你贏了,江山就歸你。”
那潭水未現波紋。
太祖見他面無表情,執黑,先落一子。伯溫執白,隨便落下。
黑白子如兩路兵馬,拼鬥廝殺,傷亡互見,難分難解。
太祖不時向伯溫望上一眼,劉伯溫卻專注棋盤。
太祖投下關鍵一子,自覺成局已定,心就有些清爽,眼也發了亮。太祖抬起頭,
直了腰,渾身輕松,端茶啜飲,伯溫是直挺挺地坐著,凝視著棋局。
太祖等得不耐煩,就撂了茶,掃了一眼伯溫,又掃了一眼棋局。霎時,太祖額頭沁了細汗。剛才投下的最得意的一子,竟然落了劉伯溫的埋伏。黑棋貌似咄咄逼人,其實是四面受敵。那口氣原來是假眼,只要白子往中間一點,黑子便斷了氣。
太祖希望劉伯溫看不出那步棋,又覺得他不會看不出那步棋,不免心有些發緊。
這時,劉伯溫那具僵直的身軀終於活動了,伸手從罐裡取出一枚白子。
太祖覺得劉伯溫的手捏著他的肉,劉伯溫捏著棋子的手懸著不動。
日影在悄悄地移。那隻懸著的手依然是懸著。
太祖的臉似銅鑄鐵澆,有口長長的氣在胸中憋著,一直未吐。
太祖忽然想起件事,他取過玉璽往案上一礅。說,劉愛卿,棋,你該怎麼下就怎麼下。這玉璽我早就給你預備下了。
劉伯溫臉上現出一絲笑紋,他手一鬆,白子便落入瓷罐,然後緩緩立起,從容地下了樓。
明太祖立在定局樓上,眼見劉伯溫的身影消失在山野裡,他便望著江山長嘯。他以為自己這一招奠定了萬古基業。未料想,如今上谷城只剩了個明孝陵,荒草萋萋。
趙錚在學習明朝歷史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這一段。那個時候,他為劉伯溫冷靜大膽的分析,還有那從容的放下所喝彩。
而這段未被完全考證的歷史,也被歷史學家成為華國歷史上的十大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