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國在林科長帶領下,向基建科的辦公地走去,基建科可以說整個建設的中最辛苦的一個環節,整個基建科就在工地的旁邊,以便於施工管理。基建科的人整體相對比較務實,因為整個施工容不得半點馬虎,主體的結構如果出了問題,那麼後續的施工都是白搭,肯定要出偏差,嚴重的還會引發事故。
林科長向著基建科長打著招呼,基建科長是一個五十幾歲的年長的人,雖然帶著一副用膠帶打著補丁的眼鏡,但是眼神裡卻透露出來睿智的光芒。
他正在和人說著話,安排著工作,聽到林科長的招呼,卻頭也沒抬的,用手示意等一下。然後又和那個人在哪裡囑咐著,林科長有點尷尬,擺明這個實權的基建科長不賣她的面子。
林科長只能尷尬的對念國說“呵呵,小董同志,李科長不但是我們基建科的科長,也是整個工程的副總工,那可是清華畢業的高材生,是好不容易廳裡挖來的專家人才。”明眼告訴念國,人家的是高階職務,我和他不能比,所以人家不理睬我。
念國很理解的微微笑笑說“林科長不打緊的,等李科長忙完吧!”,然後駐足在旁邊聽著李科長和另外的人在討論,關於木料如何防腐的問題,因為西北比較乾燥,很多外圍維護結構的門窗之類的問題,都涉及到防腐的問題。
這個其實是念國的本行,但是念國聽到他們商討的還是蠻專業的,是自己沒有怎麼接觸過的先進的科學方法,自己的方法都是師傅那裡傳來的老方法未必能看到上,所以就沒有說話,靜靜的聽著,算是一種學習。
李科長聽著對方在哪裡說了幾種方法,好像除了油漆就沒有太好的方式了,他是結構工程師出身,懂得建築的結構和設計,但是對木料的在結構中的材料的表面應用也不是特別的瞭解。業術業有專攻,所以叫來的人是相關的木工組的一個主要的工程師。這個人對於這些東西有著很多的文化知識底蘊,但是對現實中材料的應用也是沒有很好的方法。
足足等了五分鐘,李科長這才反應過來,旁邊站在的林科長,像是剛看見她一樣。突然問道“林科長你來了,你找我有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林科長一聽,得了,這李副總工看來剛才基本就是忽視了自己的存在。但是人事的科長那可是八面玲瓏的人物,還是帶著微笑講念國介紹給了李科長,還著重的說了念國的事蹟,李科長側耳認真的聽著,但是聽到關於念國什麼打狼英雄之類的,明顯顯得不耐煩,隨後很直接的問了一句“那這位小董同志,業務上能不能行?我們這個是重點工程,需要的是有真本事的人,其他的榮譽很重要,但是手上有真才實學現在對我來說才最重要!”
林科長看來已經很熟悉李副總工的風格,然後朝著念國看過來,念國一看也明白是要自己表態,雖然這位老科長說話不咋地好聽,但是說的句句屬實,倒是蠻合念國胃口。
因為師父從小就教育他們,說誰都會,做不一定誰都能做好,所以手藝人靠的的實力,而不是嘴皮子。
念國對李科長恭敬的說道,“李科長,我沒什麼文化,不過我從八歲開始和師傅學習土木結構的建築施工,從一般的木工基本手藝,榫卯技藝,雕樑畫棟,再到木結構的承載力構件製作說不上精通,但是十幾年下來也蓋了十幾座宗祠和參與了三四個寺廟的修建。”
李副總工原本以為上面給安排了個引薦的的一個是關係戶,或者是個帶著光環的榜樣標兵而已,沒想到來了個土八路的實幹派。
頓時眼神就變得不一樣了,馬上拋了問題出來“哦?小董同志看來還是個民間的手藝人出生!那我想請教一下,你們那裡江南的如何做木材表面防腐的?”
念國此時把他的畢生所學侃侃道來,包括對木材的材質的勘察,什麼木種適合那些部件的加工,木頭的年輪屬性,陽面陰面木頭的屬性與加工,木頭的溼度和溫度對木頭的屬性變化,包含師傅傳承給用桐油防腐的技術,等等一系列的算是傳統木匠工藝的手藝,如數家珍一般的簡單闡述了一遍。
剛開始還是幾個科長和一旁的人,一會身邊聚集了好些個技術人員,大家都聽的津津有味,因為這些很多都不是書本上能夠學得到的,這個是匯聚了幾千年中國古代木工手藝的精華,是一代代木匠手藝人從實踐中積累的知識。雖然念國只是闡述了一些皮毛,但是讓很多人都感到歎服。
特別是李副總工,他作為副總工和基建科長,真的很喜歡這樣有傳承的匠人。
難得的李副總工沒有反駁或者刺人,聽完後,臉上帶著肅穆的表情,認真的對著念國說“小董同志,受教了!你師傅一定是一位木匠的大家,你所得的木工知識非常的系統化,而且包括了土木結構的知識應用,了不得,了不得呀,哈哈,真的是高手在民間了。我今天算是當了一回學生,哈哈,林科長你可給我找了個好人才呀。”
李科長一改往常的不近人情的作風,對林科長的推薦,給了個大大的贊!林科長几乎沒有被這位冷麵包公給表揚過,沒想到這次這位小董同志,李副總工給瞭如此高的評價,這是讓她始料不及的。不過不管如何她帶了的人給她似乎長了面子,林科長還是很開心的。
周圍的人也都是大跌眼鏡,何時見過李科長這樣褒獎過一個人,都好奇的打量著這個普通的男子。還有幾個姑娘在哪裡指指點點的,還不時的嬉笑著。
念國倒是真沒有顯擺的念想,他一直把師傅的榮譽看的很高,所以為了不辱沒了師傅的傳承,所以才開口說了剛才的一席話。
而李科長畢業清華,當時有中國建築行業的泰斗在校園裡做過演講,期間對於遊歷中國大好河川時的古建築推崇備至,也提到了中國古建築的精良工藝源於一代代的能工巧匠的歷代傳承,所以李科長對於古建築的工藝一直是很重視的,今天巧遇到一個民間的巧匠的後人,而且從整體的闡述上讓他收穫匪淺,所以才有如此的評價。
李科長拉著念國就往辦公室走,後面幾個共事的人也趕緊跟著,林科長一看,得,又沒我什麼事情了,把我撂哪裡,我還是自己走吧。
幾個人進了辦公室,李科長將圖紙拿出來了,在設計木結構和製作的地方和念國討論起來,念國也沒有謙虛的,有一說一,會的就講,不會的就直言不違,很對李科長的脾氣。幾個人在辦公室討論了區域性的材料用材屬性,表面的防腐處理,包含了氣候等等,一席談話讓所有人都受益匪淺,包括念國自己,覺得李科長的的知識儲備簡直是太全面了。就是碰見李科長不擅長的東西,一點他就通,難怪是中國頂級學府出生的高材生。
李科長在彼此的互動中,越發覺得這個年輕的小夥子的日常積累的施工經驗極具實戰價值,而且對於很多學術的上的東西,雖然不懂,但是在實際操作的方向上一點就能找到規律,要不是念國自己介紹沒上過學,他真的是認為是一位經驗的豐富的土木建的工程師,而且比很多光有書本知識的工程師更有實操上的經驗。
兩個人,一老一小簡直就像是惺惺相惜的忘年之交一樣,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師傅和徒弟,或者是至交好友。
大家熱烈的討論著,到了飯點不是有助理來喊,幾個人還意猶未盡呢。最後李科長拉著念國去食堂請念國的吃了他來這裡的第一頓飯,雖然只是白菜土豆揪著饅頭,但是感覺吃的很踏實,很滿足。
喜歡奔跑中的塵埃請大家收藏:()奔跑中的塵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